超分辨率成像技术能否引领生命科学迈入纳米尺度研究新纪元?
光学显微镜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工具,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提供了关键支撑。然而,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细胞内部精细结构解析的需求日益提升,传统光学显微镜受限于光学衍射极限,难以清晰呈现纳米尺度的结构细节,这一分辨率瓶颈成为制约研究深入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超分辨率(Superresolution,SR)光学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突破了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限制,为生命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近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在线发表了题为《Cellular optical imaging techniques: a dynamic advancing frontier》》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由北京大学陈良怡教授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纪伟研究员、北京大学席鹏教授、浙江大学匡翠方教授等多位跨领域专家共同完成,系统梳理与全景呈现了超分辨率成像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该综述聚焦结构光照明显微镜((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SIM)、点扫描超分辨率显微镜(Point scanning super resolution,PS-SR)、单分子定位显微镜(Single molecule localization microscopy,SMLM)及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算法等前沿技术体系,深入阐释了各技术的原理机制与性能特征。例如,SIM通过结构化照明策略突破衍射极限,SMLM借助单分子定位的精密计算实现纳米级成像分辨率,而深度学习算法(如U-Net-SIM3模型)的融入,进一步推动了成像分辨率与速度的双重提升。
当前,超分辨率成像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神经科学、肿瘤研究、再生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不仅为观察细胞器动态、蛋白质分布及分子相互作用提供了全新视角,更助力疾病机制研究与新药开发迈向精准化、精细化层面。
作为高度交叉融合的前沿领域,超分辨率成像技术的发展依赖于跨学科合作与持续的技术创新。未来,该技术将继续突破成像分辨率与速度的极限,拓展生物样本的适用范围,实现从静态结构到动态过程、从单一细胞到复杂组织的全方位解析。随着细胞纳米世界的逐步揭示,超分辨率成像技术必将持续驱动生命科学的探索进程,为深入阐释生命活动的本质、推动相关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提供关键支撑。
-
超分辨率成像技术能否引领生命科学迈入纳米尺度研究新纪元?
光学显微镜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工具,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提供了关键支撑。然而,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细胞内部精细结构解析的需求日益提升,传统光学显微镜受限于光学衍射极限,难以清晰呈现纳米尺度的结构细节,这一分辨率瓶颈成为制约研究深入的重要因素。
2025-07-21
-
激光光斑“不听话”?搞定这些让光束“收放自如”
2025年已至年中,科研实践中若出现光谱测量精度不足、杂峰干扰、波长稳定性欠佳或样品表面光斑形态不理想等问题,往往与光路聚焦、光束发散及准直控制不当相关。本文系统梳理激光光斑聚散的关键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为提升实验精度提供技术参考。
2025-07-21
-
什么是光学冷加工?精密光学元件的制造流程与技术解析
在光学领域,“光学制造决定光学设计,光学测量决定光学制造”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光学系统研制中设计、制造与测量三个环节的紧密关联。其中,光学冷加工作为现代光学制造的核心工艺,凭借常温条件下物理或化学去除材料的特性,成为玻璃、金属等光学材料精密成型的关键技术支撑。从传统手工研磨到现代智能加工,光学冷加工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光学制造向“光学智造”的跨越。
2025-07-21
-
紫外线光电探测器的核心材料—宽带隙半导体
紫外线作为太阳辐射中不可见的电磁波组分,兼具实用价值与潜在风险。为实现对其的精准调控与高效利用,紫外线光电探测器(PD)成为关键技术装置,而宽带隙半导体凭借优异的光电特性,构成了这类探测器的核心材料基础。
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