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前沿资讯】高效集成双微梳光源的研究突破
一、引言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双频梳干涉技术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现有的双频梳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集成和设备小型化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光学双微梳源混合集成平台
这种混合集成双微梳源由多个关键部分组成。它包括热稳定且具有高Q微谐振器的SiN光子芯片,对接耦合的半导体LD以及输出透镜光纤。通过使用不同的光子芯片设计和半导体,能够实现快速原型制作。不过,由于两个光子芯片需要独立热稳定,导致拍频的相对热漂移高达100MHz。
三、用于双微梳源的高效孤子微梳
当前,制造高Q氮化硅微谐振腔的技术存在一定局限,使用单频窄线宽激光器的外部泵浦来产生可持续的孤子微梳并非易事,且外部泵激发孤子梳的过程较为复杂。而完全集成的自注入锁定方案带来了出色的交钥匙操作,无需额外设备,不仅抑制了热效应,还保持了梳产生状态的稳定,极大地简化了梳生成过程,提高了稳定性。生成的梳具有宽带、高信噪比和高泵-梳边带功率转换效率等显著优点。
四、双微梳源的光谱特性
通过调节微谐振腔温度,可以有效地控制微梳线间距和双微梳信号。自注入锁定放宽了对微谐振器Q因子及其光谱纯度的要求,使得商业微谐振器能够应用于片上双微梳源。在半导体激光设备二极管的选择上,分布式反馈激光二极管在锁定波长可预测、两梳匹配等方面表现出色,而法布里-珀罗型则更具功率优势且价格便宜,具有实际应用前景。为了克服热漂移,提高双梳稳定性,可以考虑将两个微谐振器组合在同一个光子芯片上或使用相同微谐振器产生两个孤子梳等设计。基于自注入锁定的微梳生成设计方案有望进一步提升集成双微梳源的性能。
五、研究人员简介
相关研究人员来自特定的机构,专注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方向和联系方式为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可能。
-
什么是定焦镜头的呼吸效应?其视野变化背后的光学原理与影响
在使用定焦镜头进行拍摄或检测时,一种易被忽略的现象值得关注:尽管定焦镜头的焦距理论上保持恒定,但在对焦过程中,画面视野常会出现细微的伸缩变化。这种因对焦操作引发的视野微动,被形象地称为“呼吸效应”。
2025-07-14
-
什么是筒镜透镜?为什么说它是无限远显微系统的关键倍率调控组件
在现代显微成像技术领域,无限远显微系统凭借其优异的扩展性能,已逐步成为主流应用方案。与传统有限距像面系统不同,该系统中显微物镜输出的光线为平行光,若需通过CMOS、CCD等传感器实现图像输出,则必须配备筒镜透镜(tubelens),其在光路中承担着关键的汇聚与倍率调控作用。
2025-07-14
-
球面透镜偏心特性的分析与探讨
在光学系统设计中,球面透镜的理想状态为前后表面曲率中心共轴,然而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偏心现象难以完全规避,属于客观存在的技术难题。这种实际光轴与理想光轴的偏离,不仅会影响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更可能成为制约高精度设备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深入理解球面透镜的偏心特性,对光学设计、制造及检测等环节均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14
-
量子压缩技术提升光频梳传感器性能:推动气体检测迈向高速精准新阶段
在工业生产场景中,对微量危险气体泄漏的检测时长若能从20分钟缩短至10分钟,将对保障人员安全产生显著影响。近期,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与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量子压缩技术,实现了光频梳光谱型气体传感器检测速度的翻倍及误差率的显著降低。该成果已发表于《Science》期刊,标志着量子传感技术在实用化进程中取得重要突破。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