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谐振腔的稳定条件是什么?
在光学谐振腔中,光在两个反射镜之间不断地来回反射,因此通常要求谐振腔保证光在腔内来回反射过程中不会离开谐振腔。满足这一要求的型腔称为稳定型腔。讨论光在谐振腔中的行为,可以通过光在腔内往返传输的矩阵表示来证明:对于腔长为L、镜面曲率半径为R1和R2的谐振腔,稳定条件是:
0<(1-L/R1)(1-L/R2)<1或(1-L/R1)=(1-L/R2) ⑴
引入型腔几何参数因子,若令
\n g1=1-L/R1 ⑵
g2=1-L/R2 ⑶
则谐振腔的稳定条件可表示为: 0
也就是说,当腔体的几何参数满足上述条件时,腔体内的近轴光在腔体内来回多次,而不会横向逸出腔外,我们说谐振腔处于稳定工作状态。通常称式⑷通常称为谐振腔的稳定性判据。由于存在g1g2>0的条件,对于稳定的谐振腔结构,g1和g2具有相同的符号。如果它们有不同的迹象,则腔不稳定。
延伸阅读:
一.光学谐振腔又称光腔或激光谐振腔,是激光技术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它是一种物理结构,旨在让光波在其中反复来回反射,并通过这种反馈机制实现特定频率光波的共振和增强。在激光器中,光学谐振腔通常由两个或多个高反射镜(至少一个是部分透射的)组成。这些镜子相互平行放置或按照一定的曲率半径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它们连接到激活介质(例如激光晶体、气体放电管或半导体材料等)。
二.在谐振腔内,光波受到激活介质增益的影响后,在满足谐振条件时会在腔内不断地来回传播并积累能量。当增益超过损耗时,就会发生激光振荡。光学谐振腔的功能包括:
1.选择性放大:只对光波的特定模式(横模和纵模)提供正反馈,使其在腔体内继续振荡并被放大。
2.控制激光特性:决定输出激光束的质量,如单色性(即频率稳定性)、方向性和光束形状(如高斯光束)等。
3.模式锁定:保证激光器工作在单一稳定模式,减少多纵模工作引起的光谱展宽。
-
MIT突破光电芯片封装技术难题:引领下一代计算与通信产业变革
在全球数据流量呈指数级增长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光子芯片与电子芯片在单一封装内的高效集成,已成为制约下一代计算与通信技术规模化发展的核心议题。麻省理工学院(MIT)材料科学与工程系ThomasLord讲席教授、微光子学中心主任LionelKimerling指出:“在单一封装内达成光子学与电子学的集成,其战略意义堪比21世纪的‘晶体管’技术。若无法攻克这一核心挑战,该领域的大规模产业化进程将无从推进。”为应对此挑战,MIT新组建了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FUTUR-IC研究团队,项目负责人、MIT材料研究实验室首席研究科学家AnuAgarwal明确表示:“团队的核心目标是构建资源高效的微芯片产业价值链,为行业发展提供底层技术支撑。”
2025-08-29
-
超精密光学镜片的关键制备环节:精密光学镀膜技术的核心价值与应用分析
在超精密光学镜片的全生命周期制造流程中,材料筛选构建基础性能、精密加工保障几何精度、专业测试验证产品质量,而光学镀膜作为最终工序,堪称实现镜片性能跃升的“关键一跃”。该工序并非简单的表面覆盖处理,而是通过在原子尺度上精准调控膜层厚度、材料组成及微观结构,使加工完成的基片满足最终光学系统对超高透射率、超高反射率、特定分光比及极端环境稳定性等核心指标的要求。当前,超精密光学镀膜技术已形成多技术路径并行发展的格局,各技术体系在性能、成本及应用场景上各具特色,共同支撑航空航天、量子科技、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技术突破。
2025-08-29
-
什么是水复合激光加工技术?高端制造领域热损伤难题的创新解决方案
水复合激光加工技术以水为核心辅助介质,通过“冷却-冲刷-导光”的多机制协同作用,构建了三类差异化技术体系,为精密制造领域提供了覆盖“经济实用”至“高精度高效能”的全场景技术方案,对推动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08-29
-
水导激光加工碳化硅高深径比微孔的技术研究与工艺优化
碳化硅作为一种具备高硬度、高耐磨性及优异热学、电学性能的先进材料,在航空航天、半导体器件、新能源装备等高端制造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其硬脆特性使得高深径比微孔(深径比≥10:1)加工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加工工艺如机械钻孔、电火花加工、超声加工等,普遍存在刀具磨损严重、加工精度低、表面质量差或加工效率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高端领域对碳化硅微孔构件的严苛要求。在此背景下,水导激光加工技术融合激光高能量密度与水射流冷却排屑的双重优势,为突破碳化硅微孔加工瓶颈提供了创新技术路径,相关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对推动该技术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