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团队研发谱时不相关随机激光频率梳,突破并行物理随机数关键技术瓶颈

    数字信息时代,信息安全保障、高性能计算支撑及复杂系统建模分析均离不开高质量随机数技术。在密码通信、量子密钥分发、蒙特卡洛模拟、硬件安全模块及人工智能系统等关键领域,具备不可预测性的“真随机”比特流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与信息安全的核心基础。当前广泛应用的伪随机比特生成器虽在统计随机性上表现尚可,但其依赖确定性算法的本质导致序列存在可预测性,难以满足高安全等级场景需求。相比之下,基于量子涨落、热噪声、光学散射或激光混沌等物理过程的物理随机比特生成器,因根植于自然规律的不可预测性,已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核心技术方向之一。
    近期,山东大学徐演平教授团队在物理随机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通过构建谱时不相关随机激光频率梳,成功实现31通道并行快速随机比特生成,单通道比特率达35Gbps,总吞吐率突破1.085Tbps。此项成果不仅打破了传统多波长激光系统在通道相关性、扩展性及随机性方面的技术瓶颈,更以原创性技术方案为高速安全通信、量子信息及高性能计算等领域提供了新一代物理随机数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激光与光子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Laser&PhotonicsReviews》,彰显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山东大学团队研发谱时不相关随机激光频率梳,突破并行物理随机数关键技术瓶颈


    一、伪随机数与物理随机数的本质差异:高安全场景对“真随机”的刚需
    随机数的核心价值在于“不可预测性”,而生成机制的差异直接决定其安全性与适用性,二者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伪随机数的局限性:伪随机数基于数学算法(如线性同余算法、梅森旋转算法等)生成,其序列虽在统计特性上符合随机分布,但初始“种子”与算法的确定性导致序列可被完全复现。在密码通信、量子密钥分发等对随机性要求极高的场景中,此类可预测性将直接引发安全隐患,无法满足高安全等级系统的需求。
    物理随机数的不可替代性:物理随机数从自然物理过程中提取随机性,如电路热噪声、激光混沌波动、光子量子隧穿效应等。此类过程受量子力学规律支配,不存在确定性演化轨迹,能够生成真正具备不可预测性的“真随机”序列,是高安全场景下的必要选择。
    随着5G/6G通信、数据中心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单通道物理随机数的速率已难以满足千亿比特级的吞吐需求。例如,大型蒙特卡洛金融风险模拟、量子通信网络密钥分发等场景,均需每秒数百Gbps乃至Tbps级的随机数输入,传统单通道系统已无法适配此类需求。在此背景下,“并行化”成为提升物理随机数生成速率与扩展性的关键技术路径——通过多通道同时生成随机数,可使总吞吐率呈倍数增长,从而满足高带宽场景需求。


    二、传统并行物理随机数方案的技术瓶颈:相关性与扩展性的双重制约
    尽管并行化思路明确,但传统并行物理随机数方案长期面临两大核心技术瓶颈,制约其规模化应用:
    1.通道相关性难以消除:多波长激光器是并行物理随机数系统的核心光源,但传统设计中,不同波长的激光存在“频谱耦合”现象——单一通道的光强波动会通过能量传递影响其他通道,导致多通道共享同一随机性来源,形成“非真正并行”的局面。此类相关性将大幅降低随机序列的熵值(不确定性),不符合高安全场景对随机性的要求。
    2.系统复杂度高且扩展性差:早期并行方案主要依赖“空间复用”(如多组激光阵列)或“级联电路调控”实现多通道输出,不仅系统体积庞大、制造成本高昂,还面临严重的散热难题。例如,基于激光阵列的并行系统在通道数增至10以上时,相邻阵列的串扰会导致随机性骤降;而级联电路方案则因信号延迟差异,进一步加剧通道间的相关性,难以实现规模化扩展。
    上述瓶颈导致并行物理随机数技术长期停留在“低通道、低速率”阶段,无法适配高速安全通信、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需求。


    三、多光学效应协同调控:破解谱时相关性难题的原创技术路径
    徐演平教授团队的核心创新在于,摒弃传统硬件堆叠的思路,通过巧妙设计光学效应组合,实现多波长激光的“谱时双不相关”——即频率(谱)与时间(时)维度上的完全独立,从根源上解决通道相关性问题。该团队在布里渊光纤激光器中引入三大关键物理过程,构建了谱时不相关随机激光频率梳,具体技术路径如下:
    1.级联受激布里渊散射(CascadedStimulatedBrillouinScattering,CSBS):作为典型的光学非线性效应,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的作用机制为泵浦光与光纤中的声学声子相互作用,生成频率间隔均匀的斯托克斯光(波长大于泵浦光)与反斯托克斯光(波长小于泵浦光)。团队采用级联结构进一步扩展波长数量,为多通道并行输出提供了充足的光源“原料”,可生成十余阶斯托克斯/反斯托克斯光,满足多通道需求。
    2.准相位匹配四波混频(QuasiPhaseMatchedFourWaveMixing,QPMFWM):若说CSBS的核心作用是“生成多波长”,则QPMFWM的作用是“调控能量分配”。团队通过准相位匹配技术,打破不同波长间的固定能量传递关系,使能量在各激光线间实现“无序再分配”,从机制上削弱通道间的相关性,为通道解耦奠定基础。
    3.随机模式共振(RandomModeResonance):团队进一步利用光纤中的瑞利散射(光的无规则散射效应),在激光器中引入“随机模式共振”。此类共振会使激光的振幅、相位产生不可预测的微小波动,相当于为每个通道“注入独立的随机性来源”,最终实现多波长激光在频率与时间维度上的完全不相关,即“谱时双不相关”。
    上述三大光学效应的协同调控,既解决了“多通道光源从何而来”的问题(CSBS生成多波长),又攻克了“如何实现通道独立”的核心难题(QPMFWM+随机模式共振消除相关性),为真正意义上的并行物理随机数生成扫清了技术障碍。


    四、实验验证:31通道并行输出、1.085Tbps总吞吐率及随机性合规性
    为验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徐演平教授团队搭建了完整的实验系统(如图2所示),核心结构包括:泵浦激光源、高非线性光纤(HighNonlinearFiber,HNLF)、单模光纤(SingleModeFiber,SMF)、偏振控制器(PolarizationController,PC)、光隔离器(Isolator,ISO)、可变光衰减器(VariableOpticalAttenuator,VOA)及光谱解复用器等。实验流程分为三个关键环节:
    1.光源生成:泵浦激光经HNLF与SMF传输,通过CSBS、QPMFWM及随机模式共振效应,生成谱时不相关的多波长激光频率梳;
    2.通道划分:利用光谱解复用器将不同波长的激光分配至31个独立通道,实现多通道并行输出;
    3.数字化处理:采用对数高阶导数算法对各通道的光强波动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提取14位最低有效位(LeastSignificantBits,LSBs)用于随机比特生成,确保序列的高熵值与对称性。
    实验结果全面达到预期目标,核心性能指标如下:
    速率突破:31个通道的单通道随机比特率均稳定达到35Gbps,总吞吐率高达1.085Tbps(即每秒生成超过1×10¹²个随机比特),可支撑上千个量子通信链路的同时密钥分发需求;
    随机性合规:团队将生成的随机比特序列送入“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ofStandardsandTechnology,NIST)随机数测试套件”进行验证。该套件包含15项核心测试(涵盖频率检验、游程检验、线性复杂度检验、近似熵检验等),31个通道的序列均一次性通过所有测试,证明其具备“真随机”的核心特性;
    稳定性优异:实验过程中,激光频率梳的功率波动(RootMeanSquare,RMS)小于±0.1%,光束质量(M²因子)保持稳定,长时间运行(连续72小时)后,通道间的相关性系数仍低于0.01,满足工业级应用的可靠性要求。


    五、应用前景:为高速安全通信、量子信息等领域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此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实现“速率突破”,更在于为物理随机数技术提供了全新范式,为多个前沿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具体应用前景包括:
    1.高速安全通信领域:在6G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及海底光通信中,1.085Tbps的并行随机数可实时生成加密密钥,为海量数据传输提供安全保障,有效抵御窃听与破解攻击;
    2.量子信息领域: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KeyDistribution,QKD)需高熵随机数作为密钥基础,该系统生成的随机数可直接适配量子链路,将QKD网络的密钥生成速率提升一个数量级;
    3.高性能计算领域:蒙特卡洛模拟、分子动力学计算等场景依赖大量随机数输入,并行高速率随机源可显著缩短计算耗时——例如,某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模拟任务,在采用该技术后,计算耗时从传统方案的4小时压缩至28分钟;
    4.AI与硬件安全领域: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数据增强、芯片硬件的防篡改验证均需高质量随机数,该技术可集成至芯片级系统,提升AI训练效率与硬件设备的安全等级。
 
    山东大学徐演平教授团队研发的谱时不相关随机激光频率梳技术,不仅突破了并行物理随机数的关键技术瓶颈,更以原创性方案拓展了物理随机数的应用边界。此项技术既展现了光子学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巨大潜力,也为数字时代的“随机数刚需”提供了坚实解决方案。未来,随着该技术向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有望进一步集成至手机、量子芯片等终端设备,为更多场景构建安全、高效的随机数支撑体系,推动高速安全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创建时间:2025-09-15 10:08
浏览量:0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