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声显微镜成像技术实现动脉支架无创监测新突破

    中国苏州,2025年8月4日—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200万患者接受动脉支架植入术,以改善狭窄或阻塞动脉的血流状况。支架植入后的状态监测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传统监测技术因依赖侵入性操作或伴随辐射暴露,其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近日,西安交大利物浦大学研究团队研发的光声显微镜成像技术,实现了穿透皮肤对支架进行无创监测,为该领域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光声显微镜成像技术实现动脉支架无创监测新突破


    西安交大利物浦大学共同首席研究员郑明洙指出:“支架的稳定性监测,如排查断裂、移位等异常情况,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技术手段所要求的侵入性操作或辐射暴露,始终是临床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我们开展了光声成像技术经皮肤监测支架的可行性研究。”


    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利用光声显微镜成功完成了皮肤下支架的成像实验。通过该技术,不仅能够清晰呈现支架的断裂、压缩等结构异常,还可精准识别支架重叠、模拟脂质沉积等临床相关病变。实验结果证实,光声显微镜可在多种临床场景下,对覆盖鼠皮肤的支架实现可视化监测,包括模拟损伤及斑块堆积等状态,为其临床转化奠定了基础。


    “尽管目前光声显微镜的研究成果尚处于初步阶段,但随着技术的深化发展,有望实现对支架状态的高频次、无创化监测,彻底摆脱外科干预及X光辐射的依赖,”上海交通大学共同首席研究员陈松良表示,“这将显著提升患者支架监测的便利性与安全性。”


    光声成像技术基于无标记检测原理,通过捕捉材料吸收光能后释放能量所产生的声波信号实现成像。相较于纯光学成像方法,声波散射性更低,使其能够获取更深组织层面的高分辨率图像,这为穿透皮肤监测支架提供了技术支撑。


    需特别说明的是,既往相关研究虽已应用内窥镜光声成像技术进行支架观测,但仍需实施侵入性操作。本研究首次证实,光声显微镜可通过皮肤实现支架无创监测,标志着支架监测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该技术的进一步研发与应用,将为动脉支架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的监测方案,降低传统监测方式的风险与不适感,对提升支架治疗的临床效益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创建时间:2025-08-07 15:32
浏览量:0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