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束投射阴影:渥太华大学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创新发现
近日,在光学领域的一项突破性研究中,渥太华大学和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展示了激光束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像实体物体一样投射出可见阴影。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我们对光和阴影的传统认知,也为激光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一、实验装置与现象
实验中,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精巧的装置,使用绿色激光束照射红宝石晶体,同时用蓝光从侧面照射。这种独特的布置在红宝石晶体表面产生了肉眼可见的阴影。这一现象归因于红宝石晶体中一种称为吸收反向饱和的效应,它使得绿色激光束阻挡了蓝光的通过,从而形成了沿着激光束轮廓的暗区。
二、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理论模型来预测阴影的对比度,该模型与实验数据高度吻合。他们发现,阴影的暗度与绿色激光束的功率成正比增加,最大对比度达到了22%,这一对比度与晴天典型阴影相当。
物理学副教授JeffLundeen表示:“特别令人着迷的是,这种激光阴影的表现与传统阴影非常相似,它遵循‘物体’(在本例中是我们的激光束)的形状,甚至与它所投射的表面轮廓相符,就像树枝的阴影一样。”
三、技术应用前景
这一新发现可能对各种应用有用,例如光开关、用光控制另一种光的设备,或需要精确控制光传输的技术,如高功率激光器。研究人员表示,从技术角度来看,他们展示的效果表明,可以通过应用另一种激光来控制透射激光束的强度。
这项研究发表在《Optica》杂志上,标志着光学领域的一个重大进步。这项研究不仅拓宽了我们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认识,还为光学技术开辟了全新可能。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有望见证激光加工技术在光开关、光控制光的设备,以及需要精确控制光传输的高功率激光技术等领域的革命性应用。这一发现将对我们对光和光学的理解产生深远影响,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
透镜天线工作原理基于折射双向调控,其独特技术路径优势何在?
提及透镜,人们通常联想到眼镜的屈光矫正、相机镜头的光影聚焦——这类常见透镜通过弯曲光线实现精准聚焦。然而,透镜的聚焦原理亦可应用于无线电波的操控,进而构成收发信号的天线,这一技术跨界或许超乎常规认知。
2025-07-11
-
突破!德国团队借助3D纳米打印技术实现光纤焦点无惯性位移,引领光子学领域新变革
近日,国际顶尖光学期刊《Light:Science&Applications》发表了德国耶拿大学与莱布尼茨光子技术研究所MarkusA.Schmidt教授团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团队首次实现了全光纤集成、快速响应且免对准的空间焦点远程动态调控,为光学操控、精密加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提供了革命性工具。
2025-07-11
-
介质超表面通过增强克尔效应实现被动调Q脉冲激光的原理与实验验证
在激光技术领域,稳定脉冲激光的产生始终是研究的核心方向之一。传统方法通常通过将可饱和吸收体引入激光谐振腔以实现调Q或锁模,但这类材料往往受限于厚度、插入损耗及响应速度等关键指标。近日,Sun等人在《Laser&PhotonicsReviews》发表的研究成果为该领域带来了突破性进展——其团队利用硅纳米盘周期阵列的增强克尔效应,实现了基于介质超表面的被动调Q脉冲激光输出,为超薄低损耗光学调制器的应用拓展了全新路径。
2025-07-11
-
从摄影视觉语言专业解析镜头焦段与视角
在摄影实践中,镜头焦段是塑造画面叙事的核心要素之一。相同场景下,不同焦段镜头所呈现的视角差异,直接影响画面的空间关系、主体突出度与视觉张力。本文将系统解析焦段与视角的内在关联,梳理各焦段的光学特性、适用场景及实践要点,为摄影创作提供专业参考。
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