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束投射阴影:渥太华大学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创新发现
近日,在光学领域的一项突破性研究中,渥太华大学和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展示了激光束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像实体物体一样投射出可见阴影。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我们对光和阴影的传统认知,也为激光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一、实验装置与现象
实验中,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精巧的装置,使用绿色激光束照射红宝石晶体,同时用蓝光从侧面照射。这种独特的布置在红宝石晶体表面产生了肉眼可见的阴影。这一现象归因于红宝石晶体中一种称为吸收反向饱和的效应,它使得绿色激光束阻挡了蓝光的通过,从而形成了沿着激光束轮廓的暗区。
二、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理论模型来预测阴影的对比度,该模型与实验数据高度吻合。他们发现,阴影的暗度与绿色激光束的功率成正比增加,最大对比度达到了22%,这一对比度与晴天典型阴影相当。
物理学副教授JeffLundeen表示:“特别令人着迷的是,这种激光阴影的表现与传统阴影非常相似,它遵循‘物体’(在本例中是我们的激光束)的形状,甚至与它所投射的表面轮廓相符,就像树枝的阴影一样。”
三、技术应用前景
这一新发现可能对各种应用有用,例如光开关、用光控制另一种光的设备,或需要精确控制光传输的技术,如高功率激光器。研究人员表示,从技术角度来看,他们展示的效果表明,可以通过应用另一种激光来控制透射激光束的强度。
这项研究发表在《Optica》杂志上,标志着光学领域的一个重大进步。这项研究不仅拓宽了我们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认识,还为光学技术开辟了全新可能。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有望见证激光加工技术在光开关、光控制光的设备,以及需要精确控制光传输的高功率激光技术等领域的革命性应用。这一发现将对我们对光和光学的理解产生深远影响,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
剑桥大学发布太赫兹辐射调控新方法,为多领域高端技术突破奠定基础
2025年9月1日,英国剑桥讯——剑桥大学研究团队正式公布一种可在太赫兹(THz,Terahertz)频段实现辐射调控的技术方法。该研究成果或为通信、成像及传感领域的高端技术研发开辟新路径,同时标志着人类在开发太赫兹频段实用化设备的进程中取得重大突破。
2025-09-03
-
近红外成像技术:透视迷雾的“特殊视觉手段”,为何难以精准呈现细节?
雾天开车时,前挡风玻璃被白茫茫的雾气笼罩,仪表盘上的导航再精准,视线受阻仍是致命隐患;深夜小区的监控画面里,人影模糊成一团,连衣着颜色都难以分辨——这些场景里,藏着一种能“打破视觉局限”的技术:近红外成像。它能让我们“看见”肉眼和普通相机遗漏的世界,却又常常因画面模糊、满是噪点让人皱眉。这背后,是近红外成像的独特优势与先天困境的博弈。
2025-09-03
-
引领未来影像品质——手机摄像头模组MTF测试新标杆
在智能手机摄影性能不断突破的今天,消费者对手机镜头的成像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超高清视频录制到暗光环境下的细节捕捉,每一张照片、每一段视频的背后,都离不开精密的光学设计与严格的测试标准。作为手机摄像头模组制造的核心环节之一,MTF(调制传递函数)测试已成为衡量镜头性能优劣的关键指标。如何通过科学高效的测试方案,确保每一颗镜头都能达到设计标准?欧光科技推出的ImageMaster®PROHD工业型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为行业树立了全新的测试标杆。
2025-09-03
-
光学元件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参数与测量方法的系统解析
在光学系统的设计、制造与应用全过程中,光学元件(如透镜、棱镜、反射镜等)的表面质量是决定系统成像精度、透光效率及长期稳定性的核心因素。表面粗糙度作为评价光学元件表面质量的关键指标,不仅是光学加工环节的核心控制参数,更是行业内评估元件是否满足应用要求的重要技术依据。深入理解表面粗糙度的本质内涵、标准化参数及专业测量方法,对推动光学领域生产工艺优化与应用效能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02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