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出现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有什么奥秘?
近日,沈阳的天空上演了一场光的奇迹——丁达尔效应,这一自然现象不仅令人叹为观止,也是光学现象中的一个经典案例。本文将带您走进丁达尔效应的奥秘,探索光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奇妙瞬间。
丁达尔效应的科学解释:
丁达尔效应(Tyndalleffect),又称丁达尔现象,是胶体分散系的一种重要的光学性质,最初由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发现。这一现象发生在光线传播过程中,当光遇到粒子时,如果粒子的直径远大于入射光的波长,会发生光的反射;而当粒子的直径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会发生光的散射,形成散射光或乳光,即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的自然表现:
丁达尔效应通常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如清晨、日落时分或雨后云层较多的时候。当大气中存在雾气或粉尘,而太阳光线恰好照射在这些颗粒上时,阳光就会被分割成一条条光束,有时形成大片照射下来,为人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沈阳的居民有幸见证了这一自然奇观,体验了光线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美妙瞬间。
丁达尔效应的观察:
11月12日,沈阳上空出现了壮观的丁达尔效应,阳光透露晨雾照射到大街小巷,现场蔚为壮观。居民赵先生,家住28楼,表示自己居住十年来首次目睹这一景象,感到非常震撼。这种景象被摄影界趣称为“耶稣光”,耶稣光即丁达尔效应的形成是靠雾气或是大气中的灰尘:当太阳照射下来投射在上面时,就可以明显看出光线的线条;加上太阳是大面积的光线,所以投射下来的通常不会只是一点点,而是一整片的壮阔画面。
丁达尔效应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也是光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展示了光在传播过程中与大气中颗粒物的相互作用,是光的散射现象的一个生动例证。沈阳的丁达尔效应,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也为光学科普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
-
基于荧光效应的矩阵-矢量乘法实现新方法创新与其应用前景
深圳大学张晗教授团队在《Optica》期刊(2025年第12卷第7期)发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荧光效应的矩阵-矢量乘法新方法,实现了光学神经网络线性部分的硬件化,并创新性地融合了存储、计算与显示功能。该技术为突破传统光学信号处理的能耗与延迟瓶颈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在智能传感、自主系统及医学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025-08-06
-
工业视觉系统中光源颜色的科学选型与应用
在工业机器视觉系统的构成中,光源的作用至关重要,其颜色选择直接关系到图像质量的优劣,进而对后续算法的运行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适宜的光源颜色能够有效凸显目标特征、抑制背景干扰,为系统精准检测提供基础;反之,不当的选择可能导致关键信息丢失,使精密算法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本文将系统剖析不同颜色光源的技术特性与适用场景,为工业视觉系统的光源选型提供科学依据。
2025-08-06
-
突破深层组织成像瓶颈:北大团队研发双重共聚焦超分辨显微技术
北京大学席鹏教授团队提出的“双重共聚焦转盘图像扫描显微技术”(C²SD-ISM),为破解这一难题带来了曙光。这项发表于国际光学顶尖期刊《Light:Science&Applications》的成果,实现了180μm深度下的高保真三维超分辨成像,为深层组织研究提供了全新的“透视眼”。
2025-08-06
-
DIC微分干涉成像技术:微观观测领域的立体呈现方案
在高倍率显微成像系统中,DIC(微分干涉相衬)技术作为一项关键的光学成像方案,虽名称相对生僻,却在微观观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系统阐述其技术原理、独特优势及应用场景,以揭示该技术在微观世界探索中的核心价值。
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