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装调手段与定心车加工在装配流程过程中的优劣对比
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关于传统装调手段与光学定心车加工在装配流程过程中的优劣对比。相信很多业内人士对这个问题都充满了好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传统装调手段。
它主要包括光学设计、光学加工和光学装校装配这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反馈。也就是说,光学设计完成后,会出具光学图纸,然后光学加工按照图纸进行加工。最后,光学装校根据系统装配图进行装配。这种传统的装调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精度,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定心车床加工
定心车床加工与传统装调手段最大的不同在于,定心车床加工将光学设计、光学加工和光机装校构成一个闭合反馈的研制链。所以各个环节之间可以相互反馈,合理分配指标和公差,使光学系统达到最佳的整体指标。同时,这种方式还可以降低整体研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这两种方式到底孰优孰劣呢?其实并没有绝对的答案。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能会使得其中一种方式更加适合。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定心车床加工由于其闭合反馈的特点,在装配流程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传统装调手段与定心车床加工在装配流程过程中的优劣对比。
-
山东大学团队研发谱时不相关随机激光频率梳,突破并行物理随机数关键技术瓶颈
近期,山东大学徐演平教授团队在物理随机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通过构建谱时不相关随机激光频率梳,成功实现31通道并行快速随机比特生成,单通道比特率达35Gbps,总吞吐率突破1.085Tbps。此项成果不仅打破了传统多波长激光系统在通道相关性、扩展性及随机性方面的技术瓶颈,更以原创性技术方案为高速安全通信、量子信息及高性能计算等领域提供了新一代物理随机数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激光与光子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Laser&PhotonicsReviews》,彰显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9-15
-
低倍放大镜的光束限制:眼瞳与透镜的协同作用
单透镜构成的低倍放大镜是常用工具,其核心功能是通过透镜折射放大物像,帮助人眼清晰观察微小物体。然而,放大镜的成像质量与可视范围并非仅由透镜放大率决定,光束限制是另一关键光学特性——它决定了哪些光线能参与成像、成像区域的边界在哪里,而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放大镜与眼瞳的协同作用。
2025-09-15
-
安防镜头MTF测试如何保障监控画质?ImageMaster系列筑牢安防视觉防线
安防监控是社会安全体系的“眼睛”,从城市交通卡口的车牌识别、园区周界的入侵监测,到夜间红外监控的场景还原,安防镜头的成像质量直接决定了监控数据的有效性——模糊的画面会导致车牌识别失败、人脸特征不清,甚至遗漏关键安全隐患。而MTF(光学传递函数)测试作为衡量镜头分辨率、对比度及综合光学性能的核心标准,专业的“安防镜头MTF测试仪”已成为安防镜头研发、生产企业的质量刚需。德国ImageMaster系列MTF测试仪,凭借全场景适配、高精度检测的优势,为安防镜头质量把控提供了国际一流的测试解决方案。
2025-09-12
-
基于硅通孔(TSV)的硅片减薄技术全景解析——支撑三维集成(3DIC)发展的关键工艺
三维集成(3DIC)技术凭借“垂直堆叠”的创新架构,已成为突破摩尔定律技术瓶颈的核心路径。硅通孔(TSV)作为3DIC实现芯片间垂直互联的核心载体,却长期受限于传统厚硅片(700800μm)的深宽比制约——不仅难以制备直径520μm的微小TSV结构,导致芯片面积占比居高不下,更使得多层堆叠后的芯片总厚度常突破毫米级,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对芯片“厚度<1mm”的严苛要求存在显著冲突。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