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定心车床工作原理
全自动定心车床跟大多数的定心仪一样都是采用旋转镜片的方式来确定镜片的光轴和机械轴,检测镜片的偏心的同时并车削镜片的镜座。以检测和加工一体的这种方式,定心精度可以最高达到0.5μm。
图1.镜组的镜片的光轴不在一条直线上;镜片间隔也不正确
如图1所示,当镜头组的3个镜片的光轴不在一条直线且镜片间隔与理论值也相差较远时,该镜头的成像质量较差。一个优秀的成像质量较好的镜头,它的镜片的光轴应该尽量在一条直线上且镜片间隔与理论值应该相差较小。如图2所示。
图2.镜组的镜片的光轴在一条直线上;镜片间隔正确
全自动定心车床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图3来大致说明。光学元件加工后,不进行定心磨边,而是直接用军用级(-40~+125℃)的玻璃-金属胶将它与机械座进行一体化胶合。把镜片的镜座放在自由度极高的样品调节机构上,此时镜片要已经放置在镜座上。这时ATS200检测镜片的光轴与ATS200本身的主轴的偏心,软件里显示出该偏心并通过样品调节机构自动调整镜座的空间位置,使其偏心最小,此时镜片的光轴与主轴基本重合。然后根据实际光学加工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光学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让光学设计重新优化调整系统间隔和定位精度。
图3
接着进入到加工工序,根据优化结果最后对光学零件机械座进行外圆、厚度和角度的修削加工,使尺寸间隔和公差控制在µm级精度。镜片的镜座还是在旋转,并用微米级驱动高精度高硬度的车刀车削镜座外缘。先车削镜座的上表面接着车削侧面最后在车削底面。加工完毕后,仪器使用标准的偏心检测系统和非接触式光学位移传感器进行检测,偏心检测系统采用高精度的自准直仪和光学位移传感器来确保精度。然后根据实际光学加工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光学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让光学设计重新优化调整系统间隔和定位精度。
图4
全自动光学定心车工作原理的中心思想是让光学设计、光学加工和光机装校构成一个闭合反馈的研制链,合理分配指标和公差,使光学系统达到最佳的整体指标,同时降低整体研制成本。
-
山东大学团队研发谱时不相关随机激光频率梳,突破并行物理随机数关键技术瓶颈
近期,山东大学徐演平教授团队在物理随机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通过构建谱时不相关随机激光频率梳,成功实现31通道并行快速随机比特生成,单通道比特率达35Gbps,总吞吐率突破1.085Tbps。此项成果不仅打破了传统多波长激光系统在通道相关性、扩展性及随机性方面的技术瓶颈,更以原创性技术方案为高速安全通信、量子信息及高性能计算等领域提供了新一代物理随机数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激光与光子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Laser&PhotonicsReviews》,彰显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9-15
-
低倍放大镜的光束限制:眼瞳与透镜的协同作用
单透镜构成的低倍放大镜是常用工具,其核心功能是通过透镜折射放大物像,帮助人眼清晰观察微小物体。然而,放大镜的成像质量与可视范围并非仅由透镜放大率决定,光束限制是另一关键光学特性——它决定了哪些光线能参与成像、成像区域的边界在哪里,而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放大镜与眼瞳的协同作用。
2025-09-15
-
安防镜头MTF测试如何保障监控画质?ImageMaster系列筑牢安防视觉防线
安防监控是社会安全体系的“眼睛”,从城市交通卡口的车牌识别、园区周界的入侵监测,到夜间红外监控的场景还原,安防镜头的成像质量直接决定了监控数据的有效性——模糊的画面会导致车牌识别失败、人脸特征不清,甚至遗漏关键安全隐患。而MTF(光学传递函数)测试作为衡量镜头分辨率、对比度及综合光学性能的核心标准,专业的“安防镜头MTF测试仪”已成为安防镜头研发、生产企业的质量刚需。德国ImageMaster系列MTF测试仪,凭借全场景适配、高精度检测的优势,为安防镜头质量把控提供了国际一流的测试解决方案。
2025-09-12
-
基于硅通孔(TSV)的硅片减薄技术全景解析——支撑三维集成(3DIC)发展的关键工艺
三维集成(3DIC)技术凭借“垂直堆叠”的创新架构,已成为突破摩尔定律技术瓶颈的核心路径。硅通孔(TSV)作为3DIC实现芯片间垂直互联的核心载体,却长期受限于传统厚硅片(700800μm)的深宽比制约——不仅难以制备直径520μm的微小TSV结构,导致芯片面积占比居高不下,更使得多层堆叠后的芯片总厚度常突破毫米级,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对芯片“厚度<1mm”的严苛要求存在显著冲突。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