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光刻机的"光之密码":极紫外光如何玩转纳米世界?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ASML公司生产的EUV(极紫外)光刻机堪称“皇冠上的明珠”。其单台售价高达12亿元人民币,却仍供不应求。根据该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当期销售额达77亿欧元,净利润高达23亿欧元。如此显著的市场表现,背后源于其掌握的核心技术——极紫外光的应用,这也是先进芯片制程实现突破的关键所在。
分辨率提升的光学原理
光刻机的核心性能指标之一是分辨率,而分辨率的提升直接关系到芯片制程的微缩——即晶体管的尺寸缩小与密度提升。这一过程的底层逻辑可通过瑞利判据(Rayleighcriterion)解释,其表达式为:
分辨率=1/2节距=k₁×λ/NA(其中,λ为光的波长,NA为数值孔径,k₁为工艺系数)
从公式可见,在数值孔径等参数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要实现更高分辨率(更小尺寸),必须采用更短波长的光。当芯片制程进入7nm阶段时,深紫外光(DUV)成为主流技术;而要突破7nm,实现5nm、3nm及更先进制程,波长更短的极紫外光(EUV)便成为必然选择。
极紫外光的独特属性与光刻物镜装调
目前,最先进的EUV光刻机采用的是13.5nm波长的极紫外光,与此前广泛应用的深紫外光(如193nm的ArFDUV)相比,其波长缩短了一个数量级以上,这为芯片制程的进一步微缩提供了物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13.5nm波长的极紫外光在地球自然环境中并不存在,其原因在于该波长的光具有极强的吸收性——空气、普通光学玻璃等几乎所有常见物质都会对其产生强烈吸收。这一特性使得传统光学透镜无法应用于极紫外光的传输,也对光刻物镜的装调提出了极高要求。而德国TRIOPTICS研发的OptiCentric®UP大口径中心偏差测量仪,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该系列设备包括300UP、600UP、800UP等型号,具备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其中心偏差测量精度可达±0.2μm或±2″,重复精度达±0.1μm或±1″,且精度可追溯到国际标准。在半导体光刻物镜装调中,它能实现大口径多镜片镜头组的中心偏差测量与组装调,确保镜头组的同轴度符合极紫外光传输的严苛要求。同时,其配备的全自动软件操作简便可靠,支持精确的自动或手动对焦,多波长功能也能适配不同光刻场景的需求。此外,该设备还可拓展平面光学元件角度测量、光学系统镜面间隔(D)测量、有效焦距(EFL)测量及后截距(BFL)测量等功能,甚至能进行大口径多镜片镜头组轴上光学传递函数(MTF)测量,全方位保障光刻物镜的装配精度与性能稳定性,为极紫外光在光刻机中的精准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技术突破的关键方向
极紫外光的应用涉及一系列技术难题:如何在地球上人工产生13.5nm波长的极紫外光?如何在避免其被吸收的前提下实现精准传输?这些问题的解决,是EUV光刻机能够投入实际生产的核心前提,也是相关技术长期被少数企业垄断的重要原因。
从深紫外到极紫外的技术跨越,不仅体现了人类对光学原理的深刻理解,更彰显了在精密制造领域的极致追求。极紫外光技术的突破,以及相关精密测量与装调设备的发展,为半导体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将推动更多前沿科技的落地应用。
-
偏心仪在透镜及镜片加工中的应用解析
偏心仪在透镜及镜片加工领域中应用广泛,其核心作用在于通过精密检测与校准,确保光学元件的几何中心与光轴保持高度一致性,进而保障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与性能稳定性。具体应用如下:
2025-08-15
-
光学三元件在视觉检测中的应用与效能提升
在精密制造及质量检测领域,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检测精度与效率常受环境光干扰、物体表面反光及空间布局限制等因素制约。滤镜、偏振片与棱镜作为关键光学元件,通过对光线的精准调控,有效破解上述难题,显著提升视觉检测系统的性能,成为行业内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
2025-08-15
-
揭秘光刻机的"光之密码":极紫外光如何玩转纳米世界?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ASML公司生产的EUV(极紫外)光刻机堪称“皇冠上的明珠”。其单台售价高达12亿元人民币,却仍供不应求。根据该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当期销售额达77亿欧元,净利润高达23亿欧元。如此显著的市场表现,背后源于其掌握的核心技术——极紫外光的应用,这也是先进芯片制程实现突破的关键所在。
2025-08-15
-
同轴光源在精密检测领域的应用与技术优势
在现代智能制造体系中,机器视觉检测技术作为质量管控的核心环节,其检测精度与可靠性直接决定产品品质。其中,光源的选型是影响检测效果的关键因素。同轴光源凭借独特的光路设计与优异的光学性能,在高反光、平面及透明物体检测场景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为多行业精密检测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