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秒时间分辨双梳吸收光谱:超快速理化过程探测的突破性进展
频率梳技术的问世为光学光谱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变革,使其能够利用大量精确的光学频率对分子系统进行探测。然而,在记录许多理化过程所特有的纳秒级时间尺度高分辨率光谱方面,传统直接频率梳光谱学方法存在局限。近期,DavidA.Long团队在《NaturePhotonics》发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中红外区域的纳秒时间尺度、高分辨率吸收光谱新方法,为超快速动态过程的探测开辟了新路径。

传统技术的局限与挑战
时间分辨中红外频率梳光谱在化学与生物动力学、等离子体放电、光解作用及超音速爆轰系统等研究领域已展现出重要价值,其优势源于光频梳所具备的大光带宽、高分辨率及快速光谱采集能力。尽管如此,此前高分辨率中红外吸收测量的最快时间分辨率仅能达到微秒级。
众多不可逆非平衡及随机物理化学过程的特征时间尺度为纳秒级,实现该尺度下的高分辨率测量一直是科研领域的难题。传统方法受限于设备稳定性、频率梳相干性等因素,难以突破这一“时间壁垒”,无法满足对超快速过程深入研究的需求。
技术原理与核心设计
该方法的核心在于高效生成一对相互相干的中红外频率梳,其技术设计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
1.光源与频率梳的生成机制
以1064nm外腔二极管激光器(ECDL)作为共同光源,将光束分至两条光纤臂。每条光纤臂通过电光相位调制器(EOM)生成近红外频率梳,两束频率梳的重复率存在细微差异;其中一束光经声光调制器(AOM)引入相对频移,确保每对梳齿的外差拍频具有唯一性。
2.光束放大与频率转换过程
两束近红外频率梳经合并后,通过掺镱光纤放大器将功率从5mW放大至10W,随后注入商用连续波单谐振光学参量振荡器(CWsinglyresonantOPO)。OPO借助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晶体,将近红外泵浦光子下变频为近红外信号光和中红外闲频光,最终在单束准直自由空间光束中形成一对中红外频率梳。
3.技术的核心优势特性
高相干性:两束近红外梳源自同一激光器,具有极高的相互相干性,且该特性被完整转移至中红外区域。无需进行主动频率或相位控制,外差拍频即可达到傅里叶变换极限宽度。
操作灵活性:由于信号光束为连续波,无需对OPO腔长进行稳定控制,可灵活调整中红外梳的重复率;仅需单个OPO即可实现双梳光谱测量,无需两套紧密锁定的独立系统。
高功率输出:中红外光功率超过1W,可在21904000nm范围内实现调谐,其功率水平较差频产生等传统方法高出35个数量级,能够确保在短时间尺度下实现高信噪比测量。
实验验证与研究成果
研究团队将该技术应用于超音速脉冲射流中二氧化碳(CO₂)的动态测量,充分验证了其纳秒级时间分辨能力:
实验系统与测量方法
射流系统由静压室、常闭电磁阀、会聚发散喷嘴及光学测试段构成。实验过程中,先对系统进行抽真空处理,再充入纯CO₂(压力范围138727kPa),通过打开电磁阀产生脉冲射流。通过探测CO₂在3590.78cm⁻¹处的特征跃迁,在20ns和1μs时间分辨率下均成功记录到清晰的光谱信号,并且能够通过光谱面积定量计算气体混合比。
关键实验发现
测量结果捕捉到射流脉冲后CO₂吸收与压力的持续振荡现象(振荡持续时间达40毫秒),该振荡源于阀门关闭后气体在测试段内的往复流动,且振荡行为随腔室压力变化呈现显著差异。这一细节即使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建模也难以完全复现,充分彰显了该技术在复杂流场研究中的独特价值。
此外,研究团队还对甲烷(CH₄)和乙炔(C₂H₂)的纳秒级吸收变化进行了测量,证实该技术可灵活适配不同气体的探测需求,且在100ns时间分辨率下仍能精准量化吸收变化。
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
纳秒时间分辨双梳吸收光谱技术的应用场景广泛,远超超音速射流研究领域:
极端物理过程研究:可应用于大气再入过程中的气体成分分析、高超音速发动机内燃烧动态监测、爆轰过程的瞬时光谱记录等领域。
化学与生物科学领域:能够捕捉快速化学反应中的中间体变化、生物分子构象的瞬时转换(如蛋白质折叠过程)等。
量子与能源研究领域:为等离子体放电、光解作用等过程提供高分辨率的时间演化数据,为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低噪声中红外探测器带宽的提升(有望达到数十吉赫),该技术有望实现亚纳秒级时间分辨,同时保持高光谱分辨率。通过采用级联调制器和非线性频谱加宽技术,还可进一步扩展光带宽,为更广泛的超快速过程研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该技术的突破不仅填补了纳秒级高分辨率中红外光谱领域的空白,更为人类深入探索那些因速度过快而难以观测的自然现象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手段。
-
为什么说光学主动热成像技术是非接触式工业质量检测的核心支撑
现代工业向高精度、高效率转型的进程中,质量检测技术作为生产管控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传统接触式检测方法存在的损伤风险与流程繁琐等问题,已难以满足智能制造的发展需求。光学主动热成像(OpticalActiveThermography,OAT)技术作为非接触式检测领域的重要分支,凭借其零损伤、高效率、深层检测等核心优势,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工业等关键领域逐步成为核心检测手段,为工业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撑。
2025-11-14
-
非球面镜片加工面形精度控制中的核心风险分析与防控体系
非球面镜片凭借其优异的光学性能,已广泛应用于精密光学仪器、激光设备、高端光学成像系统等领域。然而,其加工工艺复杂度显著高于球面镜片,面形精度作为核心质量指标,直接决定光学系统的成像效果与性能稳定性。本文结合行业实践经验,系统剖析非球面镜片加工中面形精度控制的关键风险点,构建全流程防控方案。
2025-11-14
-
光学镜片图纸参数与实操指引专业解读规范
光学镜片图纸作为光学设备研发、制造及选型的核心技术文件,其规范解读是保障产品性能达标、生产流程合规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行业技术标准与图纸设计逻辑,系统拆解图纸核心构成、关键参数内涵及标准化解读流程,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专业、严谨的参考依据。
2025-11-14
-
激光穿孔技术的核心赋能元件:衍射分束器的工业应用与技术特性
鉴于包装制造、汽车安全、过滤材料等多个工业领域对薄片材料精准穿孔的刚性需求,激光穿孔技术凭借其高生产效率、精准定位及无残留加工的优势,已逐步替代传统机械穿孔设备。衍射分束器(DOE)作为激光穿孔系统的关键光学元件,通过创新性的光束调控机制,显著提升了加工精度与生产效率,为工业规模化加工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2025-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