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研发新型可调谐激光器:以创新架构突破技术瓶颈
可调谐激光器作为现代科技领域的关键支撑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速通信、医疗诊断、天然气管道安全检测等诸多场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始终面临性能、体积与成本之间的难以调和的矛盾:能够覆盖宽波长范围的激光器往往精度不足,而具备精准调谐能力的设备则因依赖机械可动部件导致结构复杂、成本高昂。
近日,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与维也纳工业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芯片级的精巧设计研发出一款新型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成功打破了这一技术瓶颈。该激光器整合了宽范围波长调谐、高精度输出、小型化封装与低成本制备等多重优势,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Optica》期刊。
环形阵列设计:破解传统技术的"权衡困局"
此项研究由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FedericoCapasso教授与维也纳工业大学的BenediktSchwarz教授联合主导,两支团队在该领域已长期合作深耕。作为1994年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共同发明者,Capasso教授强调:"这一技术平台具备极强的通用性,未来可拓展至光纤通信、医疗诊断及可见光设备等多个领域的激光器研发。"
新型激光器的核心创新在于"环形阵列"设计:由多个尺寸存在细微差异的微型环形激光器构成阵列,所有环形激光器均连接至同一根波导。因尺寸不同,每个环形腔可产生特定波长的激光;通过调节输入电流,系统能够实现不同波长的平滑切换,且任一时刻仅输出单一波长的光束。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Capasso实验室成员TheodoreLetsou解释道:"通过精准调控环形谐振器的尺寸,可锁定任意所需的谱线与发射频率。所有激光器产生的光束最终会耦合至同一波导,形成一束统一的输出光束。"这一设计不仅大幅拓宽了传统半导体激光器的调谐范围,更通过固定结构规避了机械部件带来的不稳定性。
性能与成本的全面突破:技术优势的多维体现
相较于现有技术,新型激光器的显著优势体现在多个维度。
在性能层面,其彻底摆脱了"宽调谐范围与高精度输出不可兼得"的限制。传统激光器中,宽波长覆盖设备常伴随精度不足问题,而高精度调谐设备则因机械部件易受环境干扰。新型激光器依托固定的环形阵列结构,在实现宽范围调谐的同时,保障了各波长输出的精度,且具备优异的环境稳定性。
在成本与体积方面,其有效解决了行业长期面临的瓶颈。维也纳工业大学研究生JohannesFuchsberger指出:"该激光器的制造工艺具有高度简洁性,无需任何机械可动部件,显著缩减了器件尺寸,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器件的制备全程在维也纳工业大学微纳结构中心的洁净室完成,为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此外,其独特架构从根源上规避了"光学反馈"这一常见技术故障。传统激光器中,部分激光反射回光源可能引发系统失稳,而新型激光器的环形腔仅沿单一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发射光束,从原理上消除了反向反射的可能性。
应用前景与商业化进展:从实验室到产业的延伸
该激光器的应用潜力已远超初始研究场景。研究团队最初展示的版本工作于中红外波段——这源于其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的架构特性,而该类激光器天然适用于这一波段。但正如Capasso教授所言,技术平台的通用性使其可拓展至更多领域。
在高速通信领域,其有望替代分布式反馈(DFB)激光器。DFB激光器虽能提供平滑精确的光束,适用于长距离光信号传输,但其调谐范围有限;新型激光器则可在保证传输精度的同时覆盖更宽波长,满足未来通信技术对多波段传输的需求。
在医疗诊断与气体传感领域,其可能替代外腔(ECL)激光器。ECL激光器虽调谐范围较宽,常用于检测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的特定吸收波长,但复杂结构导致其成本高昂且易发生故障。新型激光器的应用或将提升医疗成像的精准度与管道检测的可靠性,同时降低相关设备的应用门槛。
目前,研究团队已与哈佛大学技术发展办公室及维也纳工业大学专利与许可管理办公室合作,完成核心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正稳步推进技术商业化进程。这款集小型化、高性能与低成本于一体的新型可调谐激光器,有望在通信、医疗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相关产业技术升级。
-
光学镀膜的带隙原理与弱吸收仪的薄膜吸收解析
在光学镀膜技术中,“带隙”是一个核心概念,它如同为光设定的“专属禁区”,深刻影响着光的传播与调控。而光学薄膜的吸收特性则是另一个关键指标,直接关系到光学器件在高功率激光环境下的稳定性与寿命。欧光科技的PLI弱吸收测试仪,凭借先进的测量技术,为光学薄膜吸收特性的精确表征提供了重要支持。
2025-07-17
-
拉曼光谱特征峰展宽现象的成因解析及应用价值
拉曼光谱是表征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手段,其特征峰的宽度(通常以半高全宽FWHM表征)蕴含丰富的物理化学信息。特征峰展宽现象并非随机产生,而是样品内部结构、外界环境及测试条件综合作用的体现。深入探究这一现象的本质,有助于精准解读材料的固有特性。
2025-07-17
-
哈佛大学研发新型可调谐激光器:以创新架构突破技术瓶颈
近日,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与维也纳工业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芯片级的精巧设计研发出一款新型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成功打破了这一技术瓶颈。该激光器整合了宽范围波长调谐、高精度输出、小型化封装与低成本制备等多重优势,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Optica》期刊。
2025-07-17
-
光子穿透人脑?深层成像技术突破“不可能”之限
大脑作为调控人类思维与行为的核心中枢,其深层运作机制长期以来因组织结构的包裹而难以被解析,宛如一座待解的迷宫。近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研究团队在《Neurophotonics》发表的突破性成果,首次实现光子穿透成人大脑并完成深层成像,一举打破了困扰学界数十年的衰减壁垒,为脑科学研究及临床诊断领域开辟了全新路径。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