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穿透人脑?深层成像技术突破“不可能”之限
大脑作为调控人类思维与行为的核心中枢,其深层运作机制长期以来因组织结构的包裹而难以被解析,宛如一座待解的迷宫。近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研究团队在《Neurophotonics》发表的突破性成果,首次实现光子穿透成人大脑并完成深层成像,一举打破了困扰学界数十年的衰减壁垒,为脑科学研究及临床诊断领域开辟了全新路径。
一.脑成像技术的现存局限与突破性进展
当前主流脑成像技术普遍面临“精度-成本-便携性”难以兼顾的困境:脑电图虽具备成本低廉、便携性强的优势,但分辨率不足;核磁共振成像空间分辨率较高,却因建设成本高昂而难以普及。对于中风、脑损伤、脑肿瘤等疾病,早期诊断与实时监测的需求迫切,这要求诊断设备同时具备探测精度、成本优势及便携性。
近年来,以多光子成像为代表的散射成像技术虽在成本与精度间取得一定平衡,却受限于光子衰减问题,无法对大脑深层结构进行有效探测。依据传统理论计算,光子穿透成年人头颅需克服10⁵³量级的衰减,这一数值被学界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研究团队的成果,通过发现脑组织中光子的低衰减传播路径,使这一“不可能”成为现实——实验证实,光子沿特定轨迹传播时,衰减可降至10¹⁸量级,为深层脑成像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二.理论模拟与实验验证的系统性突破
研究团队基于蒙特卡洛射线追踪方法,构建了包含头皮、颅骨、脑脊液、灰质等六层结构的头部体积网络模型,并结合810nm波段下各组织已知的光学系数,对光子在脑组织中的传播轨迹与衰减规律进行了精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当光子沿脑脊液等低散射、低吸收区域传播时,能量衰减显著降低,为实验设计提供了关键理论依据。
为验证模拟结论,团队构建了高灵敏度实验系统:采用1.2W、800nm波长的飞秒激光(重复频率80MHz),经扩束至1英寸后照射志愿者头部一侧,对侧部署光电倍增管探测器,通过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技术记录光子飞行时间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探测器成功捕捉到穿透15.5cm全脑的光子,其飞行时间分布与模拟结果在峰值延迟及分布宽度上高度吻合,直接证实了光子沿预期路径穿越脑组织的可行性。
值得关注的是,实验中每秒仅能探测到1个光子,信号虽微弱,却为“光子可穿透成人大脑”提供了直接证据,颠覆了学界此前的认知。进一步研究显示,通过优化光源与探测器的空间位置,可实现对大脑不同区域的选择性探测,为靶向成像技术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三.临床转化的潜在价值与应用前景
尽管当前实验存在数据采集耗时较长(每组数据需30分钟)的局限,但其为下一代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核心思路。若未来能提升探测效率,有望开发出无创、便携、低成本的深层脑成像设备,填补现有诊断技术的空白。
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该技术可替代昂贵的核磁共振或CT设备,成为脑疾病筛查的重要工具;对于中风患者,通过实时监测大脑深层血氧变化,可提前发现发病迹象,为及时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在脑肿瘤诊疗中,精准的深层成像有助于医生明确病灶边界,提升手术精准度。
从突破理论禁区到实现实验验证,光子穿透人脑的成果不仅刷新了光学成像的技术极限,更推动人类向破解大脑深层功能密码的目标迈进了关键一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无创、精准的深层脑成像有望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实践,为脑健康诊疗领域开辟全新维度。
-
离子阱量子比特的激光操控机制的原理、优势与关键技术
捕获离子技术作为量子计算领域的核心实现路径之一,通过电磁场囚禁离子、激光调控量子态,在相干性、操控精度与可扩展性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已成为当前量子计算技术竞争的关键方向。该技术以线性保罗阱(PaulTrap)为核心装置,结合激光冷却与精准调控手段,实现对离子量子态的稳定编码、操控与读取,为构建高性能量子计算系统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本文将从技术原理、核心优势、关键装备等维度,系统解析离子阱量子比特的激光操控机制。
2025-10-14
-
高精度光学系统的“隐形干扰源”:应力双折射对技术突破的制约机制探析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光刻机车间,工程师曾面临一项棘手难题:即便光学镜片的面型精度、表面光洁度均满足设计标准,光刻芯片的刻线边缘仍频繁出现模糊“毛边”,直接影响芯片良率;在天文观测领域,科研人员发现,排除大气扰动等外部因素后,望远镜捕捉的天体图像仍存在细微“重影”,难以达到衍射极限的观测精度。这些看似孤立的技术故障,均指向同一易被忽视的关键因素——应力双折射。
2025-10-14
-
塑料镜片注塑成型工艺: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精密制造体系解析
在消费电子产业高速迭代的背景下,塑料镜片凭借轻量化、抗冲击性强、可批量成型等核心优势,已广泛应用于智能终端显示组件、多摄镜头模组及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光学系统,逐步替代传统玻璃镜片成为主流光学基材。然而,塑料镜片的高精度成型并非简单的“熔融注塑冷却”过程,而是围绕“材料特性、模具设计、工艺参数、后处理与检测”四大核心环节构建的精密制造体系。本文将从工业生产视角出发,系统拆解塑料镜片注塑成型的全流程技术逻辑,为行业从业者提供专业参考。
2025-10-13
-
光学材料选型避坑:一文分清光学玻璃与光学晶体
光学设备研发、镜头设计或激光系统搭建中,不少人常把光学玻璃和光学晶体混为一谈——明明想选低成本的普通镜头材料,却误看了高价的晶体;或是需要深紫外透射功能时,还在纠结玻璃的参数,最终导致项目延期或性能不达标。其实这两种材料并非“近亲”,而是基于微观结构划分的独立类别,搞懂它们的核心差异,才能精准选型。
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