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片表面麻点判定标准详解

    在光学镜片的质量评估体系中,表面光洁度为核心指标之一,麻点作为典型表面缺陷,其判定需依据规范化标准。当前行业内普遍采用美国军用标准MIL-PRF-13830B作为基准,该标准对麻点的计量方式、等级划分及合格判定规则作出了明确规定,以下从基础定义到具体规则展开说明。

 

光学镜片表面麻点判定标准详解


    一、麻点的基础计量规范
    麻点的尺寸以“级数”表征,计量单位为1/100mm(即0.01mm)。例如,50级麻点对应的直径为0.5mm(50×0.01mm),40级麻点直径为0.4mm,依此类推。对于形状不规则的麻点,以其最大长度与最大宽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直径计量。需特别说明的是,麻点与划痕存在本质区别,其尺寸可精确计量,是判定镜片合格性的核心指标。


    二、核心判定规则及应用实例
    1.单个麻点等级不得超出规定限值
    当元件表面存在等级超过质量要求的麻点时,该元件直接判定为不合格。
    示例:直径20mm的元件,质量指标要求为60/40(即最大允许麻点等级为40级),若表面存在1个50级麻点(直径0.5mm),因50级超出40级限值,该元件判定为不合格。
    2.单位区域内最大麻点数量限制
    在每20mm直径的区域内,最大等级麻点的允许数量为1个。
    示例:直径20mm的元件,质量要求为60/40(最大允许40级),若表面出现2个40级麻点(直径0.4mm),因数量超出限值,该元件判定为不合格。
    3.单位区域内麻点直径总和限制
    每20mm直径的区域内,所有麻点的直径总和不得超过该区域内最大麻点直径的2倍。
    示例:40mm×40mm的元件,质量要求为60/40,其可划分为多个20mm直径区域。其中一个20mm直径区域包含40级麻点1个、20级麻点1个、10级麻点1个;另一个20mm直径区域包含20级麻点2个、10级麻点4个、5级麻点1个。需分别核算各区域内麻点直径总和是否符合限值要求。
    4.高等级麻点的间距要求
    当麻点质量要求为10级或更优等级时,任意两个麻点的间距需大于1mm。
    5.微小麻点的计量豁免原则
    直径小于2.5μm(即0.0025mm,对应0.25级)的麻点,因对光学性能影响微弱,可不予计量。
    6.密集麻点的特殊计量方式
    当存在密集分布的麻点时,不单独计量单个麻点,而以麻点聚集区域的外围圈径作为整体麻点的尺寸,据此判定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上述标准为光学镜片表面麻点的检测提供了明确依据,在生产加工及质量检验过程中,均需严格遵循,以保障镜片在成像、透光等光学性能上符合设计要求。

创建时间:2025-07-08 09:46
浏览量:0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