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资讯】突破性技术:空中操控全息图首次实现,开启人机交互新时代

    2025年4月10日,西班牙纳瓦拉公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宣布了一项令人瞩目的技术突破: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可以在空中直接操控的真三维(3D)图形显示技术。这项技术不仅能够生成悬浮在空中的3D图像,还允许用户通过自然的手势与这些图像进行交互,无需佩戴任何虚拟现实设备。这一创新将科幻电影中的全息图场景带入了现实,为未来的人机交互方式打开了全新的可能性。

 


    从科幻到现实:体积显示技术的突破
    在电影中,我们常常看到悬浮在空中的全息图,这些图形被称为“体积显示”。它们无需佩戴虚拟现实眼镜即可从各个角度观看,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然而,尽管体积显示技术已经存在多年,但大多数设备都无法支持直接交互。用户只能被动地观看,而无法通过手势或动作与这些图像进行互动。
    纳瓦拉公立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一项创新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开发了一种名为“弹性扩散器”的装置,这种扩散器能够以每秒2880帧的高速振动,并将图像同步投射到不同高度。通过视觉暂留效应,这些图像在用户眼中形成一个完整的3D图形。更重要的是,这种弹性扩散器不仅安全耐用,还能支持用户直接用手与图像互动。


    自然交互:让3D图形“触手可及”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其交互方式的自然性。用户无需任何额外设备,只需用手直接操作悬浮在空中的3D图形。例如,用户可以用食指和拇指抓住一个立方体并移动或旋转它,或者用食指和无名指模拟在表面上行走的双腿。这种交互方式模仿了人们日常使用手机的自然手势,使得与3D图形的互动更加直观和流畅。
    首席研究员AsierMarzo表示:“我们习惯于直接与手机交互,例如点击按钮或用手指拖动屏幕上的文档。这个项目让我们能够将这种自然的交互方式扩展到3D图形,充分利用我们与生俱来的3D视觉和操控能力。”


    从实验室到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
    这项技术的突破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还为多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无限可能。研究团队指出,这种可直接操控的3D图形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教育、博物馆展览以及协同工作场景。
    在教育领域,学生可以通过操作3D模型更直观地学习复杂的概念,例如组装发动机零件或观察人体解剖结构。在博物馆中,参观者可以与展品互动,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即可体验沉浸式的展览。此外,这项技术还支持多用户协同,多个用户可以同时操作同一3D模型,为团队合作和协作学习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未来展望:开启人机交互新时代
    这项研究是在纳瓦拉公立大学牵头、欧洲研究理事会(ERC)资助的InteVol项目下完成的。研究成果将在2025年4月26日至5月1日于日本横滨举行的CHI2025会议上发表。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希望这项技术能够尽快实现商业化,为教育、娱乐和工业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或许很快就能看到这种空中操控全息图技术走进日常生活。无论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还是博物馆参观者与展品互动,这项技术都将成为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桥梁,开启人机交互的新时代。

创建时间:2025-04-11 14:03
浏览量:0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