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材料对照表解析与应用指南
一、引言
在光学领域,不同品牌生产的光学材料具有各自的命名规则,这给光学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材料选型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为了便于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快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光学材料,本文将对常见光学材料在不同品牌(CDGM、HOYA、OHARA、SCHOTT)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二、光学材料对照表详细解析
以下是部分光学材料在不同品牌中的对应关系:
序号 | CDGM | HOYA | OHARA | SCHOTT |
---|---|---|---|---|
1 | H-FK61 | FCD1 | S-FPL51 | N-PK52A |
5 | H-K6 | C7 | NSL7 | K7 |
6 | H-K9L | BSC7 | S-BSL7 | N-BK7 |
10 | H-BaK2 | BAC2 | S-BAL12 | N-BAK2 |
14 | H-BaK8 | BAC1 | S-BAL11 | N-BAK1 |
28 | H-LaK4L | LACL60 | S-BSM81 | N-LAK21 |
30 | H-LaK7A | LAC8 | S-LAL8 | N-LAK8 |
34 | H-LaK50A | LAC7 | S-LAL7 | N-LAK7 |
40 | H-QF1 | E-FEL1 | S-TIL1 | N-FEL1 |
43 | H-QF14 | E-F8 | - | - |
58 | BaF3 | BAFL4 | BAL4 | BALF4 |
70 | ZF1 | FD2 | PBM22 | SF2 |
80 | ZF5 | FD3 | PBH3 | SF3 |
84 | ZF10 | FD8 | PBM28 | SF8 |
98 | H-LaF1 | LACL5 | S-AL58 | - |
101 | H-LaF4 | E-LAF7 | S-LAM7 | N-LAF7 |
三、光学材料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材料特性匹配
不同光学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如折射率、阿贝数等。在选择材料时,需根据具体光学系统的设计要求,确保材料的特性与系统需求相匹配。例如,对于需要高折射率材料来实现特定光线偏折的应用,应选择相应特性的材料。
(二)加工工艺适应性
光学材料的加工工艺对其最终性能有重要影响。不同品牌材料可能在硬度、脆性等机械性能上有所差异,这会影响研磨、抛光等加工步骤的工艺参数。了解材料的加工特性,有助于优化加工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环境稳定性
光学系统可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工作,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的场景。光学材料需具备足够的环境稳定性,以保证在特定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某些材料可能对温度变化敏感,导致性能波动,需谨慎选用。
(四)成本控制
不同品牌和类型的光学材料在价格上存在差异。在满足光学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综合考虑材料成本与加工成本,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方案,以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掌握光学材料在不同品牌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对于光学设计与制造至关重要。通过合理选型与优化工艺,可以充分发挥光学材料的性能优势,满足日益复杂的光学系统需求,推动光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
-
基于荧光效应的矩阵-矢量乘法实现新方法创新与其应用前景
深圳大学张晗教授团队在《Optica》期刊(2025年第12卷第7期)发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荧光效应的矩阵-矢量乘法新方法,实现了光学神经网络线性部分的硬件化,并创新性地融合了存储、计算与显示功能。该技术为突破传统光学信号处理的能耗与延迟瓶颈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在智能传感、自主系统及医学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025-08-06
-
工业视觉系统中光源颜色的科学选型与应用
在工业机器视觉系统的构成中,光源的作用至关重要,其颜色选择直接关系到图像质量的优劣,进而对后续算法的运行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适宜的光源颜色能够有效凸显目标特征、抑制背景干扰,为系统精准检测提供基础;反之,不当的选择可能导致关键信息丢失,使精密算法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本文将系统剖析不同颜色光源的技术特性与适用场景,为工业视觉系统的光源选型提供科学依据。
2025-08-06
-
突破深层组织成像瓶颈:北大团队研发双重共聚焦超分辨显微技术
北京大学席鹏教授团队提出的“双重共聚焦转盘图像扫描显微技术”(C²SD-ISM),为破解这一难题带来了曙光。这项发表于国际光学顶尖期刊《Light:Science&Applications》的成果,实现了180μm深度下的高保真三维超分辨成像,为深层组织研究提供了全新的“透视眼”。
2025-08-06
-
DIC微分干涉成像技术:微观观测领域的立体呈现方案
在高倍率显微成像系统中,DIC(微分干涉相衬)技术作为一项关键的光学成像方案,虽名称相对生僻,却在微观观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系统阐述其技术原理、独特优势及应用场景,以揭示该技术在微观世界探索中的核心价值。
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