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激光器中的暗-反暗孤子分子研究及其在超快激光系统中的应用
在现代光学研究中,非线性光学现象的研究不断推动着光子学技术的发展。其中,光纤激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器件,其内部的孤子动力学现象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最近,深圳技术大学的唐定远教授团队在《AdvancedPhotonics》期刊上发表了关于暗-反暗孤子分子的研究成果,这一发现为非线性光学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
一、暗-反暗孤子分子的发现
孤子是一种能够在非线性色散介质中稳定传输的波包,其在光纤激光器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孤子研究主要集中在二阶色散和克尔非线性上,而唐定远教授团队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了基于三阶色散的暗-反暗孤子分子。这一发现不仅验证了高阶色散在孤子分子形成中的关键作用,还为孤子动力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二、三阶色散的重要性
三阶色散(TOD)是指相位对于频率的三阶导数所对应的色散现象。在光纤激光器中,三阶色散对孤子的形成和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通过精确调控光纤激光器的色散和非线性,研究人员能够在实验中观察到暗-反暗孤子分子的形成过程。这种高阶色散的支持使得孤子分子在能量尺度上具有显著优势,为传统克尔孤子提供了一种更优的替代品。
三、应用前景
暗-反暗孤子分子的发现不仅在非线性光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还为超快激光技术、超快光谱学以及光通信等领域提供了新的应用可能性。例如,在超快激光系统中,稳定的暗孤子光源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脉冲输出,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此外,这种孤子分子的研究还可能对流体力学、等离子体物理学等其他物理学科产生深远影响。
唐定远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三阶色散在孤子动力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光纤激光器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对暗-反暗孤子分子的进一步研究,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其应用,推动光子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来源:中国激光杂志社
-
从“表面标记”到“微米级加工”:激光技术驱动超薄玻璃加工产业革新
在消费电子、半导体、汽车制造等高端制造领域,手机显示屏、车载中控屏、半导体晶圆玻璃等关键部件的加工精度直接决定产品性能。其中,玻璃边缘加工曾长期是行业核心技术瓶颈:传统机械切割如同切割脆性硬糖,加工超薄玻璃(如厚度0.1mm的折叠屏UTG玻璃)时易产生碎裂,加工异形玻璃(如车载HUD曲面玻璃)时精度偏差超0.1mm即导致报废,良率难以突破80%。在此背景下,激光技术逐步从玻璃表面“标记刻字”的单一功能,升级为具备“微米级内部精密切割”能力的核心工具,彻底重塑超薄玻璃加工产业格局,为高端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10-17
-
氟化钙镜片精准检测技术规范:基于材料特性的非接触式检测体系构建
在高端光学工程领域,氟化钙(CaF₂)镜片凭借优异的透光性能与宽波段适配能力,成为激光技术、天文观测等精密光学系统的核心组件。然而,该材料兼具低硬度(莫氏硬度仅4)、高脆性及高价值特性,传统光学镜片检测方法易引发表面划伤、崩边或应力残留等二次损伤。因此,建立一套基于其材料特性的专属检测体系,是保障氟化钙镜片性能与使用寿命的关键前提。
2025-10-17
-
M350抛光系统行业定制应用方案(光学制造+红外元件加工)
本方案针对光学制造、红外元件加工两大行业的核心加工痛点,结合M350抛光系统的技术优势,提供“痛点方案落地”的全流程适配方案,助力企业解决生产瓶颈,提升产品竞争力。
2025-10-17
-
突破精密加工边界!M350基于机床载体的抛光系统,赋能高端元件制造
在光学、半导体、红外传感等高端制造领域,“高精度”“多场景”“高稳定”始终是元件加工的核心诉求。而M350基于机床载体的抛光系统,正是为解决行业精密加工痛点而生,以全方位的性能优势,成为高端元件制造企业的理想选择。
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