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资讯】香港科技大学等机构合作开发出深紫外微型LED光刻机
光刻机是半导体制造的核心设备,它利用短波长紫外光在硅片上曝光光刻胶膜,制造出具有复杂电路布局的芯片。然而,传统的汞灯和DUVLED光源存在诸多不足,如器件尺寸大、分辨率低、能耗高、光效率低和光功率密度不足等,限制了光刻机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为了克服这些挑战,香港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研究所联合开展研究,成功开发出一种深紫外(DUV)微型LED显示器阵列,用于光刻机制造,这标志着在半导体设备自主研发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一、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1.世界上第一个增强效率的DUV微型LED:该微型LED通过提供足够的光输出功率密度,在更短的时间内曝光光刻胶膜,展示了低成本无掩模光刻的可行性,相较于传统光源,显著提高了光刻效率.
2.无掩模光刻原型平台的构建:研究团队利用该平台,通过使用无掩模曝光的DUV微型LED制造了第一个微型LED器件,这一创新方法简化了光刻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光提取效率、热分布性能和外延应力消除,为半导体制造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3.优异的器件性能:制成的DUV微型LED具有高功率、高光效、高分辨率图案显示、提升屏幕性能、快速曝光能力等特点。其器件尺寸更小、驱动电压更低、外量子效率更高、光功率密度更高、阵列尺寸更大、显示分辨率更高,这些关键性能指标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相较于其他代表作品具有显著优势.
二、研究影响与未来展望
1.推动半导体设备自主研发:这项工作为我国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自主研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有助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升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竞争力.
2.促进无掩模光刻技术发展:无掩模光刻技术因可调整曝光图案、提供更大的定制化空间、节省光刻胶制备成本等特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该研究的成功将推动无掩模光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为半导体制造带来新的变革.
3.拓展应用领域:除了在半导体制造中的应用,该DUV微型LED技术还有望在其他需要高精度曝光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微纳加工、生物医疗、显示技术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该研究团队计划继续提升铝镓氮化物DUV微型LED的性能,改进原型,并开发2k至8k高分辨率DUV微型LED显示屏,以满足更高精度和更大规模的光刻需求,进一步推动半导体制造技术的进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
什么是硅光技术?为何能引领光模块通信产业变革的硅基创新方向?
随着数字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数据中心产生的海量算力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对传统通信技术的性能边界形成挑战。短视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应用的普及,推动数据中心内部及跨数据中心互联对传输速率的要求持续提升——在短距离场景下实现400G、800G乃至1.6T的高速数据传输,同时有效控制功耗与成本,已成为光通信行业亟待突破的核心课题。硅光技术的出现,为该课题提供了基于硅基材料的解决方案,正逐步推动光模块产业格局的深度调整。
2025-10-15
-
超透镜与非球面透镜:原理差异下的“新老对决”,谁更适配未来需求?
透镜的核心价值在于“调控光线”——无论是成像、传感还是光通信,都依赖透镜对光的传播路径、相位或强度进行精准控制。超透镜与非球面透镜虽同为“控光工具”,但核心工作原理截然不同:前者依托微纳尺度的超表面实现“精准相位调控”,后者则通过优化曲面几何形态解决“传统球面镜的像差难题”。两种原理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它们在性能、成本、成像效果上的显著区别。下面先从原理入手,再深入剖析两者的核心对比。
2025-10-15
-
英国国家物理研究院(NPL)在激光频率稳定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激光频率稳定性是高精度科学研究与前沿技术应用领域的核心基础,其性能水平直接决定了下一代光学原子钟精度、全球定位导航系统时间同步、长距离电信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等关键领域的技术上限。近日,英国国家物理研究院(NPL)科研团队在该领域取得里程碑式进展,通过创新研发超长光学参考腔与主动噪声抵消技术方案,将激光频率稳定性能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相关成果为多领域技术升级与科学研究突破提供了关键支撑。
2025-10-14
-
离子阱量子比特的激光操控机制的原理、优势与关键技术
捕获离子技术作为量子计算领域的核心实现路径之一,通过电磁场囚禁离子、激光调控量子态,在相干性、操控精度与可扩展性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已成为当前量子计算技术竞争的关键方向。该技术以线性保罗阱(PaulTrap)为核心装置,结合激光冷却与精准调控手段,实现对离子量子态的稳定编码、操控与读取,为构建高性能量子计算系统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本文将从技术原理、核心优势、关键装备等维度,系统解析离子阱量子比特的激光操控机制。
20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