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资讯】国防科技大学在光悬浮系统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在精密测量技术的前沿,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创新团队最近取得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成就,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片上光悬浮系统,用于精确测量悬浮微球的带电量。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测量精度,还为光悬浮系统在多个领域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核心成果
该团队设计了集成电极的双光束光阱芯片,并提出了直流驱动法与交流驱动法两种测量微球带电量的方法。这些方法的成功实施,使得微球带电量的测量精度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对带电量的精密测量,可以量化外部电场力对测量的影响,实现对噪声的有效抑制。
技术优势
光悬浮系统因其非接触、低损伤、易于小型化等特点,在生命科学、纳米科技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国防科技大学的这项技术突破,利用光阱捕获并操控微球,通过检测微球的运动状态,实现了对极弱力、重力、加速度、微质量、电场等物理参量的精密测量。
应用前景
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不仅可以加速推进基于光悬浮系统的低频通信技术、加速度计和重力仪的工程化研制进程,还可应用于声子激光、暗物质探测等基础前沿研究。此外,利用该系统捕获已知带电量的微球,可实现对外界电场的精确测量,为低频天线小型化提供技术支撑。
后续工作展望
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创新团队计划在未来进一步实现电荷量精准调控,降低由于电荷引起的测量噪声,提升系统测量灵敏度。同时,团队还致力于进一步实现位移测量系统的集成化,减小片上光悬浮系统的尺寸,推动该技术走出实验室,实现实用化。
团队背景
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创新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高伯龙院士创建,拥有50多年的激光陀螺研究历史,是我国激光陀螺技术研究的“国家队”。团队在光力学与精密测量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在多个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国防科技大学的这项技术突破,不仅展示了我国在光悬浮系统领域的强大研发实力,也为全球光学技术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随着后续工作的深入,我们期待这项技术能够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科技进步。
-
全面了解光学镀膜:从干涉原理到多层设计全面解析
在光学领域,光学镀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它能够改变光学元件(如透镜和反射镜)的反射和透射特性,从而精确控制光与光学系统的相互作用。
2025-05-08
-
【前沿资讯】超表面赋能量子全息术:当“光子记忆擦除”成为可视化现实
1935年,爱因斯坦等人提出的EPR佯谬掀开了量子纠缠的神秘面纱,而1991年Scully提出的量子擦除实验,则通过“选择性遗忘”光子路径信息,巧妙揭示了量子世界的波粒二象性。如今,香港科技大学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联合团队,将这一抽象概念与超表面技术结合,首次实现了偏振-全息混合纠缠态的可视化操控,让“光子记忆擦除”以全息图像的形式直观呈现。相关成果发表于《AdvancedPhotonics》2025年第2期。
2025-05-07
-
ACL卧式数控定心车床:显微镜头加工的得力助手
在精密光学仪器制造领域,显微镜头的加工精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像质量和性能。中测光科(福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ACL卧式数控定心车床,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先进的技术,在显微镜头加工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成为行业内的重要设备。
2025-05-07
-
为什么说外差检测是光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
在光学探测领域,外差检测作为一种关键技术手段,与直接探测并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本文将基于相关资料,对光外差检测的原理、优势及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