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资讯】国防科技大学在光悬浮系统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在精密测量技术的前沿,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创新团队最近取得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成就,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片上光悬浮系统,用于精确测量悬浮微球的带电量。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测量精度,还为光悬浮系统在多个领域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光悬浮系统


    核心成果
    该团队设计了集成电极的双光束光阱芯片,并提出了直流驱动法与交流驱动法两种测量微球带电量的方法。这些方法的成功实施,使得微球带电量的测量精度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对带电量的精密测量,可以量化外部电场力对测量的影响,实现对噪声的有效抑制。


    技术优势
    光悬浮系统因其非接触、低损伤、易于小型化等特点,在生命科学、纳米科技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国防科技大学的这项技术突破,利用光阱捕获并操控微球,通过检测微球的运动状态,实现了对极弱力、重力、加速度、微质量、电场等物理参量的精密测量。


    应用前景
    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不仅可以加速推进基于光悬浮系统的低频通信技术、加速度计和重力仪的工程化研制进程,还可应用于声子激光、暗物质探测等基础前沿研究。此外,利用该系统捕获已知带电量的微球,可实现对外界电场的精确测量,为低频天线小型化提供技术支撑。


    后续工作展望
    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创新团队计划在未来进一步实现电荷量精准调控,降低由于电荷引起的测量噪声,提升系统测量灵敏度。同时,团队还致力于进一步实现位移测量系统的集成化,减小片上光悬浮系统的尺寸,推动该技术走出实验室,实现实用化。


    团队背景
    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创新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高伯龙院士创建,拥有50多年的激光陀螺研究历史,是我国激光陀螺技术研究的“国家队”。团队在光力学与精密测量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在多个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国防科技大学的这项技术突破,不仅展示了我国在光悬浮系统领域的强大研发实力,也为全球光学技术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随着后续工作的深入,我们期待这项技术能够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科技进步。

创建时间:2024-12-19 10:05
浏览量:0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