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在微型LED技术领域取得进展,助力未来人工智能发展
在人工智能领域,能源效率和计算能力的提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TUBraunschweig)的氮化物技术中心(NTC)在此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利用微型LED技术构建了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神经形态计算机,旨在打造更节能、更强大的AI硬件。
微型LED技术:小型化与能源效率的结合
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与奥斯特法利亚应用科学大学和amsOSRAM的合作者一起,采用微型LED技术,探索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机构建方法。这种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小型化、可扩展性和能源效率,这对于开发下一代人工智能应用硬件至关重要。
光学神经形态计算的创新
AndreasWaag教授,来自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半导体技术研究所,解释说:“我们的光学神经形态计算通过使用电子电路或光子元件模拟了生物神经网络的功能。”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模拟人类大脑中的神经网络,还能避免传统数字计算机技术在大规模并行信息处理中的高能耗弱点。
氮化镓(GaN):microLED技术的首选半导体
氮化镓(GaN)是microLED技术的首选半导体材料,因其高功率密度和效率而在电力电子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GaN不仅具有比传统硅半导体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效率,还具有光学活性,是蓝色LED的基本构造块。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的NTC正在推动氮化物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将其作为微电子的第二大支柱。
神经形态计算机的潜力与应用
通过将GaN组件与传统硅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研究人员开辟了全新的应用领域,例如具有数十万个microLED的高度集成阵列。这些阵列不仅在QuantumFrontiers卓越集群和下萨克森州量子谷中得到应用,还展示了基于GaN的microLED技术在降低AI系统功耗方面的潜力,有望将功耗降低10,000倍。
研究进展与成果
NTC研究小组已经开发出一种具有1000个神经元的宏观光学微型LED演示器,该演示器已经通过了标准的AI模式识别测试,能够识别以混乱方式书写的从0到9的数字,其中一些数字甚至连人类都难以辨认。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基于该技术的“人工大脑”的潜力,还预示着未来计算机技术的新方向。
这项研究发表在《物理光子学杂志》上,标志着光学神经形态计算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这项研究,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展示了微型LED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为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也为实现更节能、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提供了可能。
-
MIT突破光电芯片封装技术难题:引领下一代计算与通信产业变革
在全球数据流量呈指数级增长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光子芯片与电子芯片在单一封装内的高效集成,已成为制约下一代计算与通信技术规模化发展的核心议题。麻省理工学院(MIT)材料科学与工程系ThomasLord讲席教授、微光子学中心主任LionelKimerling指出:“在单一封装内达成光子学与电子学的集成,其战略意义堪比21世纪的‘晶体管’技术。若无法攻克这一核心挑战,该领域的大规模产业化进程将无从推进。”为应对此挑战,MIT新组建了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FUTUR-IC研究团队,项目负责人、MIT材料研究实验室首席研究科学家AnuAgarwal明确表示:“团队的核心目标是构建资源高效的微芯片产业价值链,为行业发展提供底层技术支撑。”
2025-08-29
-
超精密光学镜片的关键制备环节:精密光学镀膜技术的核心价值与应用分析
在超精密光学镜片的全生命周期制造流程中,材料筛选构建基础性能、精密加工保障几何精度、专业测试验证产品质量,而光学镀膜作为最终工序,堪称实现镜片性能跃升的“关键一跃”。该工序并非简单的表面覆盖处理,而是通过在原子尺度上精准调控膜层厚度、材料组成及微观结构,使加工完成的基片满足最终光学系统对超高透射率、超高反射率、特定分光比及极端环境稳定性等核心指标的要求。当前,超精密光学镀膜技术已形成多技术路径并行发展的格局,各技术体系在性能、成本及应用场景上各具特色,共同支撑航空航天、量子科技、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技术突破。
2025-08-29
-
什么是水复合激光加工技术?高端制造领域热损伤难题的创新解决方案
水复合激光加工技术以水为核心辅助介质,通过“冷却-冲刷-导光”的多机制协同作用,构建了三类差异化技术体系,为精密制造领域提供了覆盖“经济实用”至“高精度高效能”的全场景技术方案,对推动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08-29
-
水导激光加工碳化硅高深径比微孔的技术研究与工艺优化
碳化硅作为一种具备高硬度、高耐磨性及优异热学、电学性能的先进材料,在航空航天、半导体器件、新能源装备等高端制造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其硬脆特性使得高深径比微孔(深径比≥10:1)加工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加工工艺如机械钻孔、电火花加工、超声加工等,普遍存在刀具磨损严重、加工精度低、表面质量差或加工效率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高端领域对碳化硅微孔构件的严苛要求。在此背景下,水导激光加工技术融合激光高能量密度与水射流冷却排屑的双重优势,为突破碳化硅微孔加工瓶颈提供了创新技术路径,相关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对推动该技术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