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前沿】开启高维光子学新篇章:按需轨道角动量梳状数字激光器
在光子学领域,光的轨道角动量(OAM)因其独特的属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研究团队在《光学前沿评论》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介绍了一种能够按需生成轨道角动量梳状激光的数字激光器。这项技术不仅展示了对光子轨道角动量的精确控制,还为高维光子学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一、轨道角动量:光子学的无限维度资源
光子的轨道角动量,由其螺旋相位结构携带,为光子提供了无限维度的自由度。这种无限维度的特性,使得轨道角动量成为高容量数据传输和高维量子信息处理的理想资源。然而,按需生成具有特定轨道角动量谱的激光一直是一个技术挑战。
二、创新的数字激光器设计
为了克服这一挑战,汪喜林教授和王慧田教授领导的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激光器设计。这种设计利用了嵌套环腔配置,通过控制相位自由度本身,而不是任何代理,实现了灵活、动态可切换的按需数字轨道角动量梳激光器。这一策略的关键是在嵌套环腔中使用一对共轭双对称多螺旋相位数字全息镜,这些全息镜加载到仅反射相位的空间光调制器上。
三、实验验证与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验证了这种设计的有效性,展示了能够按需生成具有任意轨道角动量谱的激光。这种能力为高维纠缠和通信等新兴高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前景广阔的解决方案。此外,这种策略还展示了在非线性光学中的应用潜力,例如通过腔内增强二次谐波产生来实现多种轨道角动量模式的非线性产生。
这项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展示了对光子轨道角动量的精确控制,而且在实验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按需轨道角动量梳状数字激光器的实现,标志着我们在主动控制大容量轨道角动量资源及其复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这种技术有望在光通信、量子信息处理以及光学成像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光子学的未来带来无限可能。
-
剑桥大学发布太赫兹辐射调控新方法,为多领域高端技术突破奠定基础
2025年9月1日,英国剑桥讯——剑桥大学研究团队正式公布一种可在太赫兹(THz,Terahertz)频段实现辐射调控的技术方法。该研究成果或为通信、成像及传感领域的高端技术研发开辟新路径,同时标志着人类在开发太赫兹频段实用化设备的进程中取得重大突破。
2025-09-03
-
近红外成像技术:透视迷雾的“特殊视觉手段”,为何难以精准呈现细节?
雾天开车时,前挡风玻璃被白茫茫的雾气笼罩,仪表盘上的导航再精准,视线受阻仍是致命隐患;深夜小区的监控画面里,人影模糊成一团,连衣着颜色都难以分辨——这些场景里,藏着一种能“打破视觉局限”的技术:近红外成像。它能让我们“看见”肉眼和普通相机遗漏的世界,却又常常因画面模糊、满是噪点让人皱眉。这背后,是近红外成像的独特优势与先天困境的博弈。
2025-09-03
-
引领未来影像品质——手机摄像头模组MTF测试新标杆
在智能手机摄影性能不断突破的今天,消费者对手机镜头的成像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超高清视频录制到暗光环境下的细节捕捉,每一张照片、每一段视频的背后,都离不开精密的光学设计与严格的测试标准。作为手机摄像头模组制造的核心环节之一,MTF(调制传递函数)测试已成为衡量镜头性能优劣的关键指标。如何通过科学高效的测试方案,确保每一颗镜头都能达到设计标准?欧光科技推出的ImageMaster®PROHD工业型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为行业树立了全新的测试标杆。
2025-09-03
-
光学元件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参数与测量方法的系统解析
在光学系统的设计、制造与应用全过程中,光学元件(如透镜、棱镜、反射镜等)的表面质量是决定系统成像精度、透光效率及长期稳定性的核心因素。表面粗糙度作为评价光学元件表面质量的关键指标,不仅是光学加工环节的核心控制参数,更是行业内评估元件是否满足应用要求的重要技术依据。深入理解表面粗糙度的本质内涵、标准化参数及专业测量方法,对推动光学领域生产工艺优化与应用效能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02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