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心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定心仪器的三种分类
在精密光学测量领域,定心仪是一种关键设备,用于检测和校正光学元件的中心偏差。定心仪根据其工作原理主要分为反射式、透射式和双光路三种类型。
一、反射式定心仪
反射式定心仪利用回转轴系作为测量基准,通过自准直仪与前置镜的配合来实现镜片的定心。在这种系统中,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前置镜聚焦在其焦面上,形成分划板的像。通过调整定心仪的轴向位置,使分划板的像与被测表面的球心重合。当主轴旋转时,通过被测镜片表面反射的光束的像点运动轨迹被测量,从而计算出中心偏差。反射式定心仪的灵敏度较高,因为反射光线旋转角度是表面法线旋转角度的两倍。然而,这种类型的定心仪使用白光光源,光强较弱,且可测试的面数有限。此外,需要根据待测透镜的F数切换物镜,这可能会引入系统误差,且不能测量透镜的每个面。
二、透射式定心仪
透射式定心仪的测量原理是使一束光通过被测镜片,同时旋转主轴,利用传感器测量光束透过镜片后像点的运动轨迹来分析偏心量。这种测量方式可以对整个透镜进行测量,但其局限性在于只能进行整体测量,无法针对透镜的每个面进行详细分析。
三、双光路定心仪
双光路定心仪通过分别测量镜片上下表面的曲率中心,再通过软件计算出镜片的光轴偏差。这种系统适用于单透镜的测量,但对于复杂镜头系统的测量则存在局限性。双光路校准可能会导致系统误差,影响装调精度。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定心仪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定心仪类型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测量精度要求。反射式定心仪虽然灵敏度高,但光强和可测试面数有限;双光路定心仪适用于单透镜测量,但不适用于复杂系统;透射式定心仪可以进行整体测量,但无法进行面部分析。因此,在选择定心仪时,需要综合考虑其性能、适用范围和可能的系统误差,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从芯片到成品的精密制造体系解析光模块微组装核心工艺流程
光模块作为实现光电信号转换的核心功能器件,其性能、可靠性与成本控制直接决定了光通信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而微组装工艺作为光模块制造的核心环节,是连接芯片与成品模块的关键技术纽带,贯穿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本文将系统拆解光模块微组装的六大核心工序,剖析各环节的技术要点与应用逻辑,为理解光通信产业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2025-10-16
-
拉曼光谱激光器选型指南:从波长选择到技术适配的系统分析
激光器作为拉曼光谱技术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选型不当易引发荧光干扰、信号衰减等问题,进而影响实验或应用成效。本文结合拉曼光谱检测的核心需求,从波长选择、关键性能参数、主流技术类型及选型策略四个维度,构建系统化的激光器选型框架,为科研与工业场景提供参考。
2025-10-16
-
什么是硅光技术?为何能引领光模块通信产业变革的硅基创新方向?
随着数字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数据中心产生的海量算力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对传统通信技术的性能边界形成挑战。短视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应用的普及,推动数据中心内部及跨数据中心互联对传输速率的要求持续提升——在短距离场景下实现400G、800G乃至1.6T的高速数据传输,同时有效控制功耗与成本,已成为光通信行业亟待突破的核心课题。硅光技术的出现,为该课题提供了基于硅基材料的解决方案,正逐步推动光模块产业格局的深度调整。
2025-10-15
-
超透镜与非球面透镜:原理差异下的“新老对决”,谁更适配未来需求?
透镜的核心价值在于“调控光线”——无论是成像、传感还是光通信,都依赖透镜对光的传播路径、相位或强度进行精准控制。超透镜与非球面透镜虽同为“控光工具”,但核心工作原理截然不同:前者依托微纳尺度的超表面实现“精准相位调控”,后者则通过优化曲面几何形态解决“传统球面镜的像差难题”。两种原理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它们在性能、成本、成像效果上的显著区别。下面先从原理入手,再深入剖析两者的核心对比。
20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