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在高热稳定性红外纳米复合材料光电探测器方面取得突破

    北京理工大学的郝群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红外光电探测器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他们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高热稳定性红外纳米复合材料光电探测器。这一探测器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巧妙地融合了碲化汞胶体量子点和多壁碳纳米管的特性,实现了在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上的显著提升。这种新型探测器不仅解决了传统窄带半导体材料成本高昂的问题,还有效克服了量子点在热稳定性和载流子传输效率方面的不足。


    该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知名的中科院1区光学期刊APLPhotonics上发表,并且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的认可。实验数据表明,这种纳米复合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达到了34.6-54.1cm²/Vs,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约1000倍。此外,基于这种纳米复合材料的红外光电探测器在响应度和比探测率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显示出了优异的热稳定性。


    研究团队通过进行温度梯度场效应管实验,深入探究了复合纳米材料中载流子的电学耦合机制,并通过对混相比例的优化,成功调控了复合材料的掺杂特性。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纳米复合材料红外光电探测器已经实现了单像素红外成像的功能。


    这项研究是由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的博士生薛晓梦和吕鸿宇作为主要研究者,以及陈梦璐准聘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共同完成的。这项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对于工业检测、环境监测、生物医学成像等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创建时间:2024-05-13 15:23
浏览量:0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