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如何清洁?光学元件清洁的方法
在激光加工、生命科学、机器视觉等领域,我们经常看到各种神奇的光学元件,如反射镜、棱镜等。这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小东西,其实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但你知道吗?除了选择合适的元件,正确的清洁方法同样重要哦!
首先,清洁光学元件一定要在一个干净无尘的环境里进行,避免划伤或者弄脏元件表面。我们的清洁工具包括棉签、手套、风枪等等,而擦拭试剂则有异丙醇、丙酮等。这些工具和试剂各司其职,共同保护我们的光学元件。
比如,当我们遇到球面光学元件上的灰尘时,可以直接用风枪吹掉。但如果上面有水印、油污、指纹怎么办 呢?别急,这时候我们可以用擦镜纸和适量的试剂级异丙醇或丙酮,从元件中心开始,慢慢向外清洁,同时转动透镜,直到水印、油污、指纹统统消失。
对于平面光学元件,清洁方法也是一样的。先用风枪吹掉灰尘,然后使用浸透清洁剂的擦镜纸轻轻拖动,只要手法得当,清洁剂就会均匀挥发,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不过,这里还有两个小提示要告诉大家:
1、 如果你的光学元件表面有金属膜层,特别是裸金的那种,就不能用上面的方法擦拭了,最好是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2、 对于那些刻划工艺制作的或者是带有微结构的光学元件,最好还是用风枪等除尘清洁,不要轻易擦拭,以免损伤元件表面。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啦!如果有如何关于光学精密制造和检测相关的问题可以联系欧光科技,我们的工作人员将竭诚为您服务!
-
突破催化依赖!中山大学团队PNAS新成果:激光常温常压下实现全水分解,同步制备氢气与过氧化氢
在全球“双碳”目标推进及绿色生产需求升级的背景下,清洁氢能开发与过氧化氢环保制备已成为能源化工领域的核心议题。传统制备技术普遍面临催化剂依赖、高能耗及污染排放等瓶颈,严重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近日,中山大学闫波教授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的研究成果,为破解这一困局提供了革命性方案:无需任何催化剂,仅通过脉冲激光即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直接实现全水分解,同步生成氢气与过氧化氢,且光氢能量转换效率达2.1%,为绿色能源与化工产业开辟了全新技术路径。
2025-10-13
-
哥伦比亚大学研发芯片级高功率频率梳,助力数据中心光源升级
纽约,2025年10月8日—哥伦比亚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新技术,无需依赖体积庞大且成本高昂的激光器与放大器,即可构建高功率频率梳。该团队的研究成果实现了频率梳功率向芯片的集成,进而为紧凑式、高功率、多波长光源的开发提供了可能。研究人员认为,所研发的技术方法与系统可应用于先进数据中心——此类数据中心虽已采用光纤链路传输数据,但当前仍普遍依赖单波长激光器。
2025-10-11
-
飞秒光脉冲的3D可视化:用代码“看见”看不见的光
飞秒光脉冲是一种特殊的激光信号,它的体积极小(仅几微米×几微米×几十微米),却蕴含万亿瓦量级的峰值功率——由于尺度远超出肉眼可见范围,我们无法直接用眼睛观察它。但借助不到100行的MATLAB代码,就能将这种抽象的电磁波转化为可旋转、可“飞行”的3D“光子云”(俗称“光蒲公英”)。更重要的是,这一可视化结果严格遵循麦克斯韦方程,兼具科学性与直观性。
2025-10-11
-
光模块产业“卡脖子”问题剖析,从核心芯片到全产业链的突围路径
AI集群的数据流转需求突破每秒TB级,全球数据中心带宽需求呈现每两年翻倍的增长态势,光模块作为承载光信号传输的核心器件,已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据行业统计数据,中国企业在全球光模块市场的份额已超过60%,在下游封装与系统集成领域形成显著竞争优势。然而,深入剖析产业结构可见,我国光模块产业呈现“倒金字塔”式发展格局——真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卡脖子”风险的环节,并非下游组装领域,而是光模块的核心组件“激光器芯片”,以及支撑芯片制造的上游材料与设备体系。
20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