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冷加工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光学冷加工技术虽然历史悠久,但在1950年以后就有了完整的生产工艺。虽然在1950年之前就已经使用光学冷加工工艺,但其完备性还不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光学各界人士的努力,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加工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本世纪初,我国光学制造业已达到发展高峰,已形成较强的生产能力,取得了较为辉煌的业绩。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光学制造能力已达到每年5亿片以上。我国的光学冷加工能力应该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我们的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

 

  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精度零部件无法大批量生产。

  2.无法制造高精度特种光学零件。

 

  二.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生产设备比较落后,精度和速度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2.工艺规程执行力度不够。

  3.没有专门从事工艺研究和工艺装备的研发单位。

  4.相关行业法规尚未形成。

  在国际光电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趋势下,全球光学冷加工产能大规模向中国转移。目前,中国元件制造商主要为亚洲的光电产品制造商生产配套产品。

 

  国内传统光学加工企业抓住机遇,转型为现代光学加工企业。通过积极与国际先进企业合作,国内企业凭借制造成本优势,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光学冷加工行业进入快速增长的景气周期。中国大陆已成为继中国台湾之后全球最大的光学冷加工产业。产能承接和集聚地。

 

  三.国内光器件行业发展现状如下:

 

  1.国内企业凭借制造成本优势,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2.国家大幅加大光学器件和光电子应用技术研发和投入。

  3.通过积极与国际先进企业合作,国内传统光学加工企业抓住机遇向现代光学加工企业转型。

  4.许多产品的国内市场主要份额被中国制造商占据,并保持大量出口。

  这些为我国光器件产业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四.国内光器件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同时也存在阻碍行业发展的因素:

 

  1.企业集团规模庞大,但规模小且分散。

  2.高端技术难以实现,传统光器件行业竞争激烈,利润低微。

  3.工艺技术、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生产装备四大关键要素滞后。

  4.从产业布局来看,目前国内光学产业大部分仍集中在产业链中低端,缺乏大规模的体系支撑和产业,一些重要器件和材料仍需大力发展。进口的。

  5.光电企业与科研院所相互独立,难以达到相互支持的有益效果。

 

  延伸阅读:

 

  光学冷加工是指在常温下对光学材料进行精密加工的一系列工艺过程。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光学元件和光学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如透镜、棱镜、反射镜、滤光片等。这些过程主要包括:

  1.精密研磨:利用精密研磨机,用研磨剂去除光学材料表面多余的部分,使其接近设计形状和尺寸。

  2.抛光:抛光是光学冷加工的关键步骤。通过抛光盘和抛光液,光学元件表面可以达到极高的表面精度和平整度,满足光学成像或传输的要求。

  3.超精密抛光:对于一些精度要求较高的光学元件,还需要进行超精密抛光,以达到纳米甚至亚纳米级的表面粗糙度。

  4.光学检测:包括干涉测量、表面轮廓仪测量等,用于监视和控制加工过程,确保光学元件的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5.表面镀膜:在光学元件表面镀上特定的光学薄膜,以改变其光学性能,如增透膜、反射膜、偏光膜等。

  光学冷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激光技术、光纤通信、光学仪器、半导体制造、天文观测等领域。

创建时间:2024-03-17 17:43
浏览量:0

▍最新资讯